古文知识

D6动词(或动宾词组)作状语
文言文里的动词可以充当状语直接与谓语动词连用,而不必像现代汉语那样在二者之间要加结构助词“着”。例如《过秦论》里说“从散约败”之后,六国“争割地而赂秦”。意思是争着割地去贿赂秦国。但是,状语“争”可与...
D7名词活用如动词
判断一个名词是否活用为动词,主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来确定,从句子的整个意思来考虑。例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很明显,这个“舍”是“筑舍定居”的意思,已活用为动词,而不是...
F2委婉
用委婉曲折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修辞上叫委婉。使用委婉的语句,单从字面上,难以把意思弄明白,必须在弄清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特别是对话人之间的关系,事件发生的场合及情势等),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委...
D8名词用如使动词
在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充当谓语后,如果对于宾语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就属于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实际上是用动宾式的句法结构表达兼语式的内容。其基本结构方式可以概括为: 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宾语...
E5补语位移
补语本应该位于谓语之后,但古代汉语中表示动量的补语却常常移到了谓语之前,这种语法现象称为补语位移。因此在古文今译时需要把这些补语移到谓语后翻译。如: 齐人三鼓。《曹刿论战》三鼓:击了三次鼓。 秦王不怿...
D9名词用如意动词
在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充当谓语后,如果对于宾语含有“认为它(他)怎么样”,“把它(他)当作……”的意思,就属于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基本结构方式可用如下的公式来概括: 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宾语=(以...
44、互文
互文是古文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它能避免词语的板滞和单调,增强文章的气势,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互文分为三类;互释型、互补型、既互译又互补的综合型。 (一)互释型 互释的互文就是在单句...
D10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前,起到修饰或限制作用时的用法。在现代 汉语中,除某些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外,一般说来,在作状语的名词之后需用结构助词“地” 与谓语连接。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却可...
E6判断句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极少使用判断词“是”,而是通过名词、名词性词组直接充当谓语,借助判断句型或兼表判断的副词对主语进行判断。 (一)常见的判断句型: 1、“主语+者,谓语+也。”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
G1古代散文文体
(一)史传文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历史著作,如《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历史著作,创始人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我们通常说的二十四史都属...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末页 共 10页100条
养生小常识 养生小知识 养生知识 健康养生知识 初三作文 初中年级单元作文 小学作文大全 初中作文 初中写人作文 初中分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