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穿凿附会
(1)成见 ①旧传统 ②新倾向 如对《诗》之解释,旧时用教化意义,后改以诗本义解释。宋人又以政教释《诗》。王安石注经典都任己意,如说“滑,水之骨”等就是。这就使人多穿凿附会。 (2)割裂 ①引喻 ②引...
我
袁枚说“性灵”而提出“我”的重要。他所谓性灵,就是“我”的表现。这比“风趣”、“真”的意念更进一步。他的《与沈德潜书》说:“至于 性情遭际 ,人人有我在焉。不可貌古人而袭之,畏古人而拘之也。” 袁枚的...
幽僻
明末公安、竟陵派都主“真”。 公安派以袁宏道为首,而竟陵派则以钟惺、谭元春为首。两派皆重“真”。“真”本是道家语,就是自然、本色。不过,这两派对“真”的解释不同。 袁宏道《与邱长孺书》说:“物真则贵,...
自然成对
(1)偶意 “云从龙,风从虎”,《易·系辞》中就有这偶然成对的句子。又,《尚书》:“满招损,谦受益”,亦是对偶的。这种自然成对的原因,是出于语言的复沓性质。语言是有成对趋势的。根据这一趋势而特别加以发...
天分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其诗以俗为雅。他论诗极为袁枚佩服。杨说:向来讲诗的人重格调(即说话的腔口),这是天分低的人才如此。腔口格调乃“空架子”。(杜诗常有“天地”、“江山”、“百年”、“万里”等话,表...
触类多通
清周济《宋四家词...
切至
比喻要切至,就要: (1)不沿袭 (2)不朦胧 黄侃《文心札记》解释“切至”说,要不沿袭,不朦胧。 《文心》说,要“惊听回视”,这就是不沿袭。不要“刻鹄类鹜”,就是不要朦胧。...
作者
《诗品》中论及二百一十二人,其中讨论及其渊源的有三十七人: 其实,阮籍影响大。据朱先生意见,阮籍不出于《小雅》,而出于《楚辞》。不过,《诗品》说,《楚辞》影响大,很对。《诗品》说阮籍出于《小雅》,因《...
多义
翻译佛经名词,有所谓多义不译。如“般若”二字是多义的,其意约等于“智慧”而意更丰富,所以找不出能表其意的相当字眼来翻译。“多义”字就从此而来。 (1)表里 ①文义 ②意思 朱熹说,讲诗如只知文义,看不...
四比
(1)声貌 宋玉《高唐赋》说风吹树枝的声音曰:“纤条悲鸣,声似竽籁。”这是以乐器声比自然声音。 枚乘《菟园赋》:“焱焱纷纷,若尘埃之间白云。”这样描写鸟之颜色,是比貌。 (2)心事 贾谊《赋》:“祸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末页 共 10页100条
养生小常识 养生小知识 养生知识 健康养生知识 初三作文 初中年级单元作文 小学作文大全 初中作文 初中写人作文 初中分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