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典故

先谋后事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任何重要的计划或行动,都要事先周密运筹,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成功。否则,就会走弯路,甚至失败。商朝时,周是西方最强大的奴隶制诸侯国。周文王执政,励精图治,广求贤才,训练军队,并请姜尚辅佐治理国家兼任统兵...
杀使招降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谈判中,用杀掉敌方阻止投降的关键人物的办法,使敌方尽快投降。东汉建武初年,隗嚣割据陇西,部将高峻驻守高平。高平是陇西之咽喉,形势险要。只有拿下高平,才能平定陇西。刘秀派耿弇率军攻打高平,相持一年也没有...
先发制人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首先采取行动,取得主动地位,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动摇了秦王朝的封建统治。会稽地方长官殷通也想乘机起事,争夺权力。他对项梁(项羽叔父) 说:“现在长江西北一带人民都起...
招贤纳士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招收贤士,接纳知识分子。意为重视人才,广泛招纳,以促进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建设。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才智之士,无不竞相收罗。凡较有才略者,不论...
杀妻求将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用杀妻之计来消除当权者的疑虑,以达到受重用、求功名之目的。战国初期,有一年,齐国出兵讨伐鲁国。鲁侯想起用吴起为将,率兵抗齐。但又考虑到吴起的妻子是齐国宗室之女,怕他里通外国而始终不敢起用。吴起听说有这...
利用矛盾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军,分化瓦解敌人的队伍,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战国时,秦国自商鞅变法革新后,国力逐步增强,疆域逐步...
舍财得士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舍得花费钱财,得到大量有用人才。唐代的镇守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 的严震,十分爱惜人才。有一次,一个人前来拜访,希望得到一笔钱回去养家。严震叫来公弼等人商量此事,公弼说:“那人是个疯子,大人不必理他。...
坐收渔利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双方相争,第三者得利。引申为利用别人矛盾,或制造别人矛盾,自己从中获取好处。《三国演义》第十四回载: 曹操移驾许都后,刘备率领人马驻扎徐州,收留了被曹操击败的吕布,并把徐州附近的小沛让于吕布屯兵。曹操...
择人任势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决策者根据形势的需要对部属的特点(才能、思想、性格等) 加以任用,发挥其长处,获得最佳效益。用人不求全责备,把注意力放在“任势” (一个班子组合的态势) 上,才能做到调度得当。三国时期,曹操派张辽、李...
明知故昧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明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却佯装不知,深藏不露,以便日后待机使用。北宋之初,自太祖起集军权于皇帝之身,对统兵将领专权十分警惕。太宗时,有两位名将孔守正与王荣,在边疆屡建奇功。一天晚上,两人随侍太宗赵光义饮...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末页 共 10页100条
养生小常识 养生小知识 养生知识 健康养生知识 初三作文 初中年级单元作文 小学作文大全 初中作文 初中写人作文 初中分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