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士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招收贤士,接纳知识分子。意为重视人才,广泛招纳,以促进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建设。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才智之士,无不竞相收罗。凡较有才略者,不论其出身贵贱及籍贯于何国,都予重用。如齐恒公任用管仲为相,管仲以实力为后盾,打出“尊王抚夷”的旗号,以会盟为手段协助齐恒公称霸中原。又如魏文侯之揽用政治家、军事家吴起等为将帅,任命李悝为相国,加强法治,厉行改革,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此外,还有秦孝公用鞅实行变法,使秦国富强,之后秦国又用张仪,魏冉等为相,以白起为大将等,使秦国日益强盛; 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之平原君、楚国之春申君等人都为国家招纳各种人才,大养门客,有的多达三千多人。只要是有用人才,便破格提拔,委以重任。如苏秦、张仪、范睢等人,昨天还是普通平民,今日便一跃而为卿相。尤其如苏秦、申不害当时被认为是卑贱的小商人或仆役出身,也因才智过人受到君王的器重。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局面,在历代中是颇突出的。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各国间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之竞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开展的“汲取才智运动”,公开收购“大脑”,颇为世界所注目,美国只用200年时间,创造了相当欧洲2000多年的科学技术,是重视人才的结果。日本在第二世界大战后,生产力飞跃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也是因对人才采取了汲收性战略,也颇受世人之注视。招贤纳士是韬略中第一等重要的决策,也是干事业的第一着棋,凡有眼光的领导者,决策者,无不把注意力放在招纳人才、识才用才之上,要使各种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集思广益,促进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杀妻求将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下一篇:杀使招降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献可替否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悬权而动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指桑骂槐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欲取姑予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歌杀明月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偷梁换柱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请君入瓮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装聋作哑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简雍一言,先主省刑的意思、典故
欺以其方的意思、典故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