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1999年中考扬州题《醉翁亭记》


  [题目]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1. 与“宴酣之乐”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辍耕之垄上 B. 何陋之有  C. 前人之述备矣 D. 渔人甚异之2. 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3.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对这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B. “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 “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 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5. 本段文字主要是表现 ( )  A. 滁人游、太守宴、太守醉。  B. 游人、众宾、太守之乐。  C. 滁州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安乐。  D. 太守与众宾寄情山水,乐以忘忧。  [题解]  本题与荆门题、贵阳题阅读材料相同而测试题异,可以互相参照阅读。  第1题。考查“之”的用法。题干“之”作助词用,选项中有的作动词用,有的作代词用,只有“前人之述”与题干的用法相同。  参考答案:C  第2题。考查多义词词义辨识。  参考答案:B  第3题。考查解释句义。“渔”,捕鱼,钓鱼。  参考答案: 靠近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第4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不符合文意。原文这句话是描绘太守因为“乐”而喝得醉醺醺的样子的。  参考答案:A  第5题。考查对文意中心的把握。C D项不是作者表现的主旨,A项说的是本段文字写的内容,B项才是通过这些内容表现的主旨。  参考答案:B

上一篇:五四、1998年中考苏州题《岳阳楼记》

下一篇:五五、1999年中考四川题《岳阳楼记》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汉语词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