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是一種口頭性散文體故事,有一定的情節,有的還相當曲折,一般故事性強,很吸引人。它包括神話、傳說、生活故事、寓言、民間童話、動物故事與笑話等七小類。
(1)神話
這是遠古初民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幻想性故事。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反映人與大自然關係的自然神話,產生較早;二是反映人與文化有關的人文神話,產生似稍後。但大都具有原始思想因素與優美的想象,表面看來似荒誕無稽,但箇中都有合乎科學真理的成分。
反映人與大自然關係的自然神話。如《二郎擔山趕太陽》,大意說:古時天上有七個太陽,一個下了山,另一個升天,輪流不歇,永照人間,天從未黑過,百姓熱的發慌。有個高身子、黑紅臉的二郎,力氣好大,眼見百姓受苦,便決心打下六個太陽,百姓聽了都很高興。當時他去捉住了第二個太陽,沒處放,第一個太陽又溜走了,他很生氣,便用大扁擔挑著兩座大山去追趕太陽。當捉住六個太陽並把它們全壓在大山下後,累的頭發昏,不知道還有幾個太陽沒捉。後來,有百姓迎上前叫他別再追趕:“就祇剩下最後一個太陽了,它躲著啼哭說,六個哥哥全給二郎壓在山下了。”百姓們把它找來,讓二郎教訓:“以後,你得早上東升,晚上西下。”那太陽聽了,以後乖乖地全照做了。
此篇反映了遠古天氣奇熱,先民難以過活,便想象出有個英雄二郎,代表他們捉掉多餘的太陽,消除奇熱並取得了勝利。這表現了先民具有征服大自然的智力與魄力,故事有遠古打獵生活的折射與原始思想的反映,其藝術想象是積極而優美的。此篇於三十多年前,由新移民河北七十四歲農民張二根移植進來,人們給予本地化而成。它與古代《山海經·大荒北經》的《夸父追日》的主題相同,但人物、情節有別,比之至今河北潮白河東岸與河南流傳的同型故事,更簡要,別具情趣。
反映人與文化有關的人文神話。如《孫悟空看管蟠桃園》 ,大意說:太上老君掌管的天上蟠桃園,獲得了大豐收。蟠桃向稱天上珍果,很難一見,過去,祇能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宴裏,才可吃到。現在既然大豐收,每天群仙擠到太上老君園前,很想摘些來吃。前來的神仙,不少是太上老君的上司,他生怕惹下禍來。不給吃吧?開罪他們;給吃吧?因失職,必招玉皇大帝治罪。為保清白,他向玉皇大帝辭了職。接著,玉皇大帝下令托塔李天王,在三天內選定繼任人。群仙聽到了這消息,個個想得到這個“肥缺” ,便紛紛向李家施展活動:有的遊說推薦;有的送禮,提要求;有的高官還願把女兒下嫁,真弄得李天王的門庭日夜不寧。玉皇大帝的小舅子雷神,性情凶暴,易翻臉,惹他不得,李天王很怕他。一天,雷神親到李宅推薦表弟豬八戒。李天王心想:豬八戒既無能,又好色,給他“肥缺”自然不合;如不給,又開罪雷神。不知怎辦?轉眼間玉帝三天限期便到,他追問其事,李天王祇好如實禀奏群仙以賄賂替別人求官的內情,玉帝聽後大怒,嚴厲處分了他們,同時批准了他推薦的唯一不行賄的公正神——孫悟空,終於委派他掌管蟠桃園。
此篇解釋公正神孫悟空獲得官位的人文神話,有古代社會官場賄賂謀官的黑暗生活的色彩,摻進了漢魏六朝以來的仙道思想,採用了“仙話”某些表現手法;同時在流傳過程中,又受到神魔小說《西遊記》中近似題材影響,故情節曲折、故事離奇、想象優美、與文化發展有些關係,別饒情趣。這是較晚出的神話,是根據六十八歲的福建移民黃尼口述記下的。
(2)傳說
這是歷史性較強的故事。它涉及的人物、事件、地點、時間,常是特定的。情節有傳奇色彩,無固定的講述模式。地方性、掌故性、風物性、民俗性較鮮明。它在《澳門民間故事》的一百三十篇故事中,佔七十一篇,可見比重之大。
如《大三巴牌坊》 ,大意說:很久以前,澳門有一間大教堂,每天有很多修女一同去那裏祈禱,不幸發生了火災,最後燒到教堂的門牌時,卻一點也沒燒壞。於是有人傳開了: “可能是耶穌保佑的。”相傳,在牌坊的地下,至今還埋藏著不少珍貴的銅幣、古董和文物哩!另有一篇《大三巴牌坊的石鷹》 ,大意說:從前,在大三巴牌坊上面接近頂端的地方,有一隻石鷹,嘴裹啣著一顆寶珠。夜裹,有個貪財的人,爬到上面去,想把它偷走,可是真不幸,他未爬到牌坊頂上便摔下,死了!這事是真是假,還沒人知道哩!
這兩篇傳說很有代表性,都是帶有解釋性與西方宗教性色彩的。相同處是說大三巴牌坊內藏著寶物,前篇說地下藏有值錢的銅幣等物,後篇說坊頂石鷹嘴裏啣著的珍珠也是寶物,都不能偷走。二者也有不同處,即前者讚美了大三巴牌坊能保存下來,全靠耶穌神佑,這滲透了基督教徒神化耶穌的思想,是受到了葡國宗教文化影響的產物。後者則較多受到中國傳統“貪財者必受懲”型民間故事的影響。總之,均能增強澳門人對地方風物的崇敬,令人對澳門有歸屬感。
(3)生活故事
這是與現實生活有較多直接聯繫的故事。按現實主義方法講述,人物、事件、情節逼近現實生活。即使是虛構的幻想性的情節,仍然是生活氣息較強的。
如《香蕉英文名稱Banana的來歷》,大意說:以前,有兩個村莊,東村和西村,村民都以種香蕉為生。西村收成很好,東村卻總是比不上。一天,有個西村人到東村去,高聲說:“你們這些人真笨,種出的香蕉又小又沒香味,是不會有人買的。”說完,大笑。東村人聽了,很生氣,便立即爬到香蕉樹上,摘了香蕉向那西村人擲去,並說:“你說我們笨,你們才笨呢!我掟(按:粵語方言詞,擲也)死你,‘笨啦拿,笨啦拿!……’”此後,“笨啦拿(Banana)”就成了香蕉的英文名字啦!
此篇題材與蕉農生活有聯繫,叙述西村人以冷語與笑聲,諷刺東村同業者種植香蕉的無能,嘲弄潑辣,出語尖刻,才激起東村人生氣,立即採取反擊手段報復。故事現實性強,表現了對同業者不友善態度的批評,也隱藏著善於種植香蕉者的一些傲氣。採用了“對比法”與“諧言法”,幽默風趣!末尾對香蕉英文名稱的發音,帶有解釋性,受到英語發音知識的影響。此故事不失為蕉農妙品。
(4)寓言
這是寓有強烈教訓性的故事。多以動物為主角,情節簡要,啟迪性強。不少同時是兒童口頭文學珍品,尤為兒童所喜愛。
如《貓和老鼠》,大意說:屋裏老鼠很多,貓知道了,走了進來,一隻又一隻地抓吃。老鼠因一直受害,鑽進牆洞不肯出來,貓也就再抓不到它們了。後來,那貓使出妙法引誘老鼠鑽出來:爬到一根木樁上吊著裝死。有一隻老鼠,伸出頭到洞外對貓說:“朋友!即使你變作皮囊,我也不會再到你面前啦!”
此篇主旨寄寓弱者必須小心,要不,必會受到強者侵害,以至於死。善於採用擬人與借喻法,這是近代作品,以老鼠為主角,有其時代局限性,但能“以小喻大”,有啟迪性,使人想到抵禦強敵應有訣竅,以含蓄見妙。
(5)民間童話
這類故事幻想性較強,主角常有傳奇式的活動。有時有動物出現,情節曲折多姿;有時也有幫助善良主人公的神仙與非凡的魔法、法寶出現;也可能出現精怪與鬼物。重在間接地反映現實生活,想象超拔優美,富浪漫主義色彩。
如《掘尾龍拜山》,大意說:從前,有個孩童,把一條小蛇帶回學堂(學校)書桌抽屜中飼養,每天用飯團餵牠。把牠養大後,便帶回家。不久,孩童病死,他媽便把小蛇趕走;可是,小蛇成了大蛇仍天天回家,拜祭已逝世的小主人。孩童他媽覺得牠常來會招來麻煩,有一天想了壞主意,準備了一把刀,在牠再來時立即上前斬斷牠的尾巴。那蛇忍痛飛騰到半空中去。本來牠可變龍升天,但因缺少尾巴,便無法做到,祇好停留在半空,常常掀起風雨,弄致天氣陰晴不定。至今清明節前後三日,天氣不好,正是這“掘(缺)尾龍”招來的。
此篇是“動物報恩型”童話。它的主旨是讚美民間健康的有恩必報的思想,是通過想象中的龍的行為來表現的。同型異式故事,在珠江三角洲很流行,台山、新會、南海、廣州均有。如廣州有《龍母誕與掘尾龍》(見王建勛主編《羊城人仙神》頁三百八十九,一九八九年中國電影出版社),還化出歇後語“掘尾龍——搞風搞雨”。篇末解釋了清明節常有風雨的起因,極饒節令民俗色彩。比之同類童話,澳門此篇更簡要。
(6)動物故事
這是以動物為主人公的故事。常通過有趣的動物活動,顯示一個有意義的主題,有時也有幻想性的情節,是特別為學前幼兒喜歡的作品。
如《馬騮的屁股為甚麼會變紅》。大意說:從前,荒村裏有個屋主,常在家中煮食,但每次煮好了飯菜,都給人偷吃了。幾天後,他發現竈臺上留下了一些猴子毛,才想到是山上頑皮猴子幹的好事。於是便想法泡製牠。他燒紅了家中竈臺上的磚塊,等待猴子再來。後來,猴子果然來偷食。當牠一坐到竈臺上燒紅了的磚塊時,忽然給反彈了起來;牠的屁股,被烤得開了花,痛的要命。猴子屁股變紅,就是這樣來的。
此篇主旨暗示:惡作劇以害人者,必受嚴懲。所解釋猴子屁股變紅的原因,非科學性的說明,但也饒有興味。採用擬人法,描寫猴子活潑、頑皮,不怕接近人,會偷吃人的食物,卻又粗心,易於上當,進入圈套而不自知,終至給烤紅屁股,均切合牠的動物性。
(7)笑話
這是較多地直接取材於現實的虛構故事。形式特別簡短,把人物、事件生活化,採取漫畫化與高度誇張相結合的表現手法。主角大多是反面人物,尖利、潑辣,有喜劇性,風格幽默諧趣,諷刺性強,是民間“笑”的文學。
如《放屁》。大意說:從前有一群人搭渡(坐船)過河,本應先付錢才可上船。船到河心,一乘客突然放了個臭屁,別人都掩鼻說: “臭!臭!”但卻無人承認放過屁。船靠岸時,船家忽然大叫: “放屁的人,沒有付錢!”接著,那放屁人高聲反駁: “我一早已付過船錢了!”此時全船人才忽然明白,剛才放屁的正是他。
此篇主旨是讚美船夫善用巧計逼使自私者不打自招。既暴露了放屁人的固執、狡猾的醜態;也讚美了船夫隨機應變的高超智慧。無特別情節,用對比法把正反人物相對照,有如匕首直刺缺德者的痛處,使其可鄙可笑的面目徹底暴露。幽默,風趣,潑辣!
上一篇:暴煜《香山縣誌》卷九
下一篇:第三節 玻璃刻畫
澳门文化 澳门民俗文化 澳门特色文化 澳门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