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篇文之《蒹葭》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②,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③,道阻且长④。
溯游从之⑤,宛在水中央⑥。
蒹葭凄凄⑦,白露未晞⑧。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⑨。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⑩。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1)。
蒹葭采采(12),白露未已(13)。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4)。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5)。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6)。
【注释】①兼葭 (jiān jiā):芦苇。苍苍:茂盛貌。②伊人:那个人。③溯(sù)洄:逆流而上。④阻:险阻。⑤溯游:顺流而下。⑥宛:好像。⑦凄凄:通“萋萋”。茂盛貌。⑧晞(xī):干。⑨湄:岸边。⑩跻(jī):地势渐高。(11)坻(chí):水中小块陆地。(12)采采:茂盛貌。(13)未已:未干,未收。(14)涘(sì):水边。(15)右:弯曲。(16)沚:水中的沙滩。
【鉴赏】这是优美的情诗。
诗中的“伊人”当是一位女子。这个男子对她的确是真诚倾慕,执著追求。
全诗三章。每章意思虽大体相同,但又略有变化。每章首二句描写景物。深秋时节,芦苇非常茂盛,清晨白露凝结成霜。时至上午白露还未干,时至中午白露仍未收。这凄清的秋景,正好烘托出男子求而不得的惆怅之情。每章后六句写男子执著追求。由于思念“伊人”,他从清晨至中午一直在河边寻求。尽管道路险阻而且遥远,尽管道路险阻而且渐高,尽管道路险阻而且弯曲,但他依然沿着河边逆流而上、顺流而下来回寻求。而“伊人”呢,却神奇莫测,来去无踪,变幻不定,时而“宛在水中央”,时而“宛在水中坻”,时而又“宛在水中沚”。一个“宛”字,便将“伊人”闪烁缥缈、难以寻求之状渲染了出来,真是点睛欲飞之笔。
在秦风剽悍慷慨的时尚中,《蒹葭》以其潇洒的风姿与飘逸的辞采,显出特别的格调,而成为《诗经》中的名篇。
《诗序》说:“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此诗与“未能用周礼”无关,其误不待多言而自明。姚际恒《诗经通论》说:“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此说认为“伊人”指“贤人”,断定这是一首“招贤”诗,这虽说也有一定道理,但“男女爱情”说要优于“招贤”说。
【高考必背】崔滌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张九龄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孟浩然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徐安贞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李邕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席豫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张卞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包融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张潮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李澄之的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