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题解】王湾是开元时代著名的诗人。他在江南冬尽、春意勃发的时候,旅行到北固山下。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面,临长江,山横插江中,三面环水。王湾乘坐的船停驻在北固下,他看到这壮丽的景色,在天色将亮扬帆待发时,写下了这首秀丽动人的诗篇。此诗作年不详。殷璠选人《河岳英灵集》,题作《江南意》,首二句作“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从“东行”句可知其时诗人正向长江下游航行。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诗中描写江行途中所见景色以及岁暮思乡之情。“海日”一联,殷璠誉为“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称此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全诗】《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1】①二句互文见义,意谓旅行于青山绿水之间。②此句意谓潮水高涨,两岸之间水面宽阔而相平。阔:《河岳英灵集》作“失”。③风正:风平稳。一帆:孤舟。《河岳英灵集》作“数舟”。④二句意谓残夜未尽海上已生红日,旧年未尽江上已有春意。海:长江下游人海处江面宽阔,古人常称为海。残夜:夜将尽,近破晓。旧年:一年未尽。⑤二句写怀念家乡,想托北飞的归雁带信到故乡洛阳。此二句《河岳英灵集》作“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注释2】①次:住宿。这里指船停泊。②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临江,形势险固,因此为名。③客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外:指很远很远的地方。④“潮平”句:江潮兴起,水平于岸,故显得两岸更为开阔。⑤“风正”句:春风畅顺,轻轻吹拂,故显得孤帆如悬在江面。⑥“海日”句:夜残更尽时,太阳悠然从海上冒了出来。⑦“江春”句:旧年未尽,江上已显出早春光景。⑧乡书:这里指寄给家人的书信。何处达:从哪里寄达。⑨归雁:古时有雁可传书之说,诗人在这里想象托归雁捎给家人的书信。洛阳边:指诗人的家乡。【翻译】客行在葱葱郁郁的青山之前,荡舟在碧波荡漾的绿山之间。潮头平坦,两岸的视野豁然开阔,一路顺风,船儿高高地扬起白帆。海面初升的红日,诞生于昨日的残夜,江上美好的春色,开始于去岁的尾端。我的家信呵,不知怎样能寄到,还是请那北去的大雁呵,给我捎到洛阳那边。【鉴赏导示】王湾存诗不多,但他的《次北固山下》一诗颇受历代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更是风格壮美,实开盛唐之音,成为律诗句法技巧已趋成熟的标志。“海日生残夜”更是万古传诵之句。【鉴赏】 这是一篇游子思乡的诗篇。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这首诗,写诗人行舟经过北固山下时看到潮平岸阔、残夜归雁所触发的情思。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岸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上句写得恢弘阔大,下句便愈精彩。“悬”字表现风虽顺却很猛时帆鼓成弧形的状态。“正”字兼包了风顺和风和的内容。这一句诗的妙处在于“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第三联表现江人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退尽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最后一联,紧承前面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鉴赏】
这首五律《次北固山下》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明代胡 应麟甚至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 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诗薮》)。据资料记载,此诗最早见于唐代芮挺章 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 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 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王湾,洛阳人,景云三年(712)进士及第,次年他出游吴地,由洛阳沿 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 东行去苏州。诗人一路行来,当舟行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 归雁,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全诗以对偶句 发端,秀丽、工整、跳脱。诗人清晨在江岸边远眺,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 波荡漾,小船疾驶。“客路”,指诗人前行之路。“青山”为题中“北固山”。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 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青山绿水, 漂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 行进在绿如青草的江水之上。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 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漫无边际上涨,江面也变得 宽阔了,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 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春风吹拂二者相 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因果呼应,既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又 承接首联、引发下联,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 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 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同时也折射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 情的舒坦。“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 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宏阔大, 下一句“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 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 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 “悬”。“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此句即是妙在通过“风正一帆 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展现出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抓住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春 气回转的微妙特征。北固山是扬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诗人举目东望,只见 江天一色,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却 见西边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夜之间已是中分两年,早上升起的 海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 上走进了旧年。“生”和“入”二字用得非常巧妙,诗人把昼夜更替的壮观 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得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 限空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 悟。同时,通过“生”和“入”二字,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 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 然而然。此外,这一联更是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 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 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这 一生花之笔妙在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 然的理趣:“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源于壮阔东海的托举; “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根在春天荡涤寒冬唤醒万物的伟大力量;天 人两合,物我一理,人既要像海一样容纳百川,又要像春天一样生生不息、 奋斗不已。也正是在这一点上,颔联与颈联又找到了更高层次的交汇点、 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君子理当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才能“风正一 帆悬”,才能像浩荡的春江之水奔腾向前。正因如此,整首诗才浑然一体, 让人感到此二联去掉哪一个,都找不到最能负载诗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 佳景物。尾联两句由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引出以归雁捎书,表达了诗人羁旅愁 怀、思念家乡的深情。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 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得 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 人,让他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尾联不仅与首联相照应,也使诗 中客观景物抹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原本自然景物也就具备了人的灵性,向 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流年虽如江水东流一样不可回 还,可诗人心中那份深深的乡情并不因岁月的交替而消失,相反,却正如 船夫所唱的渔歌一样世世代代相传,永远在江天之中回荡。这两句紧承 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诗人很注意炼字炼句,“入旧年”、“生残夜”等用字准确精练,生动细 致地描写了动人的景色。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 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赏析】“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区东侧江边,北面临江,石壁嵯峨, 形势险固。古代北固山东西两旁也是一片汪洋,古人称它“三面临江”。
王湾是洛阳人,飘流吴楚,顺江东行,舟次北固山下,见残夜归 雁,潮平岸阔,春意萌动,情不可遏,遂吟成这首五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开头以对偶句画出作者江上行舟 的情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而作者的旅途还要引伸到青山之 外遥远的地方,展现在眼前的是绿水,还是绿水。这两句富于动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泛涨,江水几乎与两岸相平, 在舟中极目望去,是那么的开阔,那么的浩渺! 和风中孤帆高悬,更 显得大江的空阔寂寥。作者勾勒一帆高悬的小景,使人联想出江上波 平浪静的壮阔景象,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确实是绝妙之笔。
第三联点出时间是岁暮夜残,可决不是单单点出时间,它传达出 在时序交替之中的诗意的感受,是一颗充满生机、充满柔情、充满美 意的心的感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和 “入”两个动 词用得多么贴切多么神韵!细细品味,就能感觉到时序交替中蕴含着 自然生机的搏动,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力量。海日生于残夜,春意 渗透寒冬,这感受,这情思,一扫旅途的寂寞、单调和黯淡,使全诗 豁然光亮、格外温馨起来。这两句传诵开来,驰誉当时,据说当时的 宰相张说亲手题写在政事堂,奉为诗作的楷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在这残夜即遏、旧岁将敛的江上, 一群大雁带着春天的信息向北方飞去,作者的目光随着大雁移向渺渺 的天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无以送达,托给北归的大雁,也许可以送 到洛阳吧。这两句紧承五六句而来,却正好与首联相呼应,思念亲人 的淡淡愁绪,象美丽的轻纱,笼罩着整个诗篇。
这首诗是王湾的名作,也是唐诗中的佳品。其中“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两句,乃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唐代诗评家殷璠称赞 说: “诗人以来,少有此句。” (《河岳英灵集》)明代诗评家胡应麟则认 为: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诗薮·内编》)【鉴赏要点】[1]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缘情写景,饱含理趣。[3]炼字炼句,对偶工整。[4]语言含蓄,耐人寻味。【作者小传】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元年(712)进士及第。开元初为荥阳主簿,后参与编撰群书四部书目。出为洛阳尉。今人傅璇琮有《王湾考》。其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今存诗十首。

上一篇:王建《新嫁娘词》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下一篇:一首诗写尽了旅途的凄凉和寂寞,张继《枫桥夜泊》深度赏析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汉语词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