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释义】

这句俗语描述的是封建社会里,士人从读书到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艰难过程,和成功后的欣慰心态。在封建的科举制度下,士人为考取功名,长期闭门苦读而不为世人所知。一旦考上,皇帝封官赐爵,天下人就都知道了。

【评析】

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到清代灭亡后废除,在中国整整实行了1300年的历史,对世界具有极大影响。

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这种制度比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显然更加公平和公正。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起到相当大的推动。即使人们以对功名的追求为目的,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对知识的普及、间接维持中国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般读书人从幼年开始,必须至少读十年书之后,才能考试。所以这十年默默苦读的过程,是不为人所知、也很难为人所知的。而一旦考上功名,就马上是另外的一回事了。故称为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上一篇: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下一篇:三分吃药,七分调理。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