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释义】
这句俗语描述的是封建社会里,士人从读书到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艰难过程,和成功后的欣慰心态。在封建的科举制度下,士人为考取功名,长期闭门苦读而不为世人所知。一旦考上,皇帝封官赐爵,天下人就都知道了。
【评析】
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到清代灭亡后废除,在中国整整实行了1300年的历史,对世界具有极大影响。
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这种制度比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显然更加公平和公正。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起到相当大的推动。即使人们以对功名的追求为目的,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对知识的普及、间接维持中国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般读书人从幼年开始,必须至少读十年书之后,才能考试。所以这十年默默苦读的过程,是不为人所知、也很难为人所知的。而一旦考上功名,就马上是另外的一回事了。故称为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上一篇: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下一篇:三分吃药,七分调理。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鹰立如睡,乃攫鸟之法;虎行似病
蒿里隐着灵芝草,淤泥陷着紫金盆
墙倒众人推,鼓破乱人捶。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锦上添花人人有,雪中送炭世间无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