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句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注释】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举:推荐。 避:回避。 【赏析】 《吕氏春秋·去私》这篇文章,高举去私就公的旗帜,反对亲亲,贵贵的宗法血亲思想,在官员任用上,力主去掉私心,选贤举能,论功录用。为此...
《礼记》
《礼记》是记载周代各种礼仪制度的书。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七十子后学”在传授礼学的过程中,留下了一些关于《仪礼》的解说材料,称之为“记”,后经汉代儒生的编选,形成《礼记》。《礼记》各篇写作年代不一,其中...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
【注释】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遂:成就。 【赏析】 “去私”,是《吕氏春秋·去私》篇的中心论点,也是这一句的主旨。私与公是一对立的矛盾。《韩非子·五蠹》说:“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注释】 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贵:以……为贵,认为……重要。 【赏析】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篇,在论述世道变了,相应的法律制度也应该改变时,强调说: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
《吕氏春秋》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遇见作为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于是出千金为之活动:入秦游说秦太子安国君(子...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注释】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十八》。 虑:考虑,谋划。 失:失误。 愚人:智力差、知识少的人。古代统治者多视民众为“愚人”。 得:正确。 【赏析】 齐国大夫晏子(婴)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注释】 选自《礼记·礼运》。 大道:上古时代所遵循之道。 【赏析】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成了一家之天下,而“谋用是作”,“兵由此起”,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差异和矛盾,战乱频仍,争斗不止。孔子对这...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注释】 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赏析】 先秦时代,孔、孟儒家派主张法先王,儒法合流的荀子主张法后王,法家韩非主张尊今王。《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篇主要反映法家的思想,强调因时变法的重要...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注释】 选自《礼记·学记》。 困:不够。 【赏析】 《礼记·学记》是一篇有关古代大学教育的文章。它阐明了教育能够化民成俗的重要功能,因而国君必须尊师重道,使全民知道学习的重要。它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注释】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十》。 淮:淮河。 枳:也叫“枸橘”,似橘而味酸苦。 徒:徒然,白白地。 实:果实。 【赏析】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是有名的智辩之士,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得知,遂...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末页 共 10页100条
养生小常识 养生小知识 养生知识 健康养生知识 初三作文 初中年级单元作文 小学作文大全 初中作文 初中写人作文 初中分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