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旧题为春秋时期齐国晏婴所著。晏婴(?—前500)春秋时齐国大夫。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齐国大夫崔杼杀齐君,他不肯以死殉君,认为君主与国家有别,君主虐民而亡,人臣不必殉死。曾对齐景公论述“和”、“同”之别。“和”是相异的事物合而相济,“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同”是相同的事物加在一起,“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以“和”“同”之辨劝景公去“同”取“和”,听取不同意见。他还预言齐国政权将为田氏所取代。

经学者考证,《晏子春秋》系后人依托并采掇晏婴的言行辑成。有内外篇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1972年山东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中出土的《晏子》残简,与今本有关章节对照,内容大体一致。



上一篇: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

下一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