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一)的通假字
通“屍”,屍体。
《周易·师》:“六三,师或舆尸,凶。”《周礼·春官·大司乐》:“尸出入。”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尸”作“屍”,云:“本亦作‘尸’。”《左传》隐公元年:“赠死不及尸。”又成公二年:“襄老死於邲,不获其尸。”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破棺躶尸,掠取金宝。”《晋书·宣帝纪》正始九年:“会河南尹李胜将莅荆州,来候帝。帝诈病笃……胜退告(曹)爽曰:‘司马公尸居馀气,形声已离,不足虑矣!’”唐刘肃《大唐新语·酷忍》:“〔赵持满〕遂死狱中,尸於城西,亲戚莫敢视。”宋苏舜钦《推诚保德功臣赠太子太保韩公行状》:“密得卒捕得百馀人,尸於市,郡中震肃,不复有盗。”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一折:“他如今尸首停在床榻。”《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又发牌捕衙在红花场起尸。”《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到得明日下棺之时,动手起尸,两个尸骸仍旧多是侧眠着。”《三国志平话》卷中:“两壁相併,把长安变成尸山血海。”《西游记》第七十五回:“人筋缠在树上,乾燋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公退草疏,置之怀,闭阁自溢,冀以尸谏,迴天听也。”
上一篇:届(一)的通假字
下一篇:尚(六)的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