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深秋永定门城上晚景》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深秋永定门城上晚景》

傅斯年

我同两个朋友,一齐上了永定门西城头。这城墙外面,紧贴着一湾碧青的流水;多少棵树,装点成多少顷的田畴。里面漫弥的芦苇,镶出几重曲折的小路,几堆土陇,几处僧舍,陶然亭,龙泉寺,鹦鹉邱。城下枕着水沟,里外通流。最可爱、这田间,看不到村落,也不见炊烟;只有两三房屋,半藏半露,影捉捉在树里边,虽然是一片平衍,树上却显出无穷的景色,树里也含着不尽的境界,丛错,深秀,回环。那树边,地边,天边,如云,如水,如烟,望不断——一线。忽地里扑喇喇一响,一个野鸭飞去水塘。仿佛像大车音波,漫漫的工——东——噹。又有种说不出的声息若续若不响。转眼西看,日已临山。起先时离山尚差一竿;渐渐的去山不远;一会儿山顶上只剩火球一线;忽然间全不见。这时节反射的红光上翻。山那边,冈峦也是云霞,云霞也是冈峦;层层叠叠一片,费尽了千里眼。山这边,红烟含着青烟,青烟含着红烟,一齐的微微动转,似明似暗;山色似见似不见——描不出的层次和新鲜。只可惜这舍不得的秋郊晚景,昏昏沉沉的暗淡;眼光的圈,匆匆缩短。树烟和山烟,远景带近景,一块儿化做浓团。回身北望,满眼的渺茫;白苇渐渐成黄苇;青塘渐渐变黑塘。任凭他一草一木;都带着萎黄——颓唐——模糊模样。远远几处红楼顶,几缕天灶烟,正是吵闹场,繁华地方;更显得这里孤伶凄怆。荒旷气象,城外比不上他苍凉。【赏析】 旧诗由于受到文言和格律的限制,诗作者总是难以将自己观察与感受的丰富性尽情地写出,不得不在有限的文字里进行压缩与剪裁,把诗写得十分简约。然而“五四”诗界革命打破了旧的桎梏,人们“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可以自由地歌唱了。作为写景诗,《深秋永定门城上晚景》的最大特色是表现得复杂与细密。当诗人登上城头,举目眺望,首先映入眼帘的自然是那些宏伟的景观:远山、远水、田畴、寺庙、村落、炊烟、烟树……但凡目光之所及,诗人几乎都一一记录了下来。不仅如此,而且注意到由远而近,由高而低,由此及彼,由外而内的视觉距离和层次,从整体构图上完成了一幅宏大的多层次的立体的风景画。此外,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中,诗人还特意写到一些引人入胜的场面和细节,比如当勾勒出“那树边、地边、天边,/如云、如水、如烟,/望不断——一线”的情景之后,突然在这景中又添一景:忽地里扑喇喇一响,一个野鸭飞去水塘。仿佛像大车音波,漫漫的工——东——噹。又有种说不出的声息若续若不响。不但有线条,有色彩,而且有飞动的水鸟,有辐射的声波。这该是怎样的既朦胧神秘,又清晰可见可感的描绘啊! 诗人不但写了宏观和微观,而且处处写到景物的变动和幻化。如此复杂细密的艺术表现,充分显示了白话诗体的高妙。由于描写的复杂与细密,作为新诗的《深秋永定门城上晚景》还表现了散文美的风格。诗人从与友人一齐登临城头,赏心悦目地尽兴观览与抒怀,直至回首城内“吵闹场、繁华地方”,在这复杂而细密的描绘过程中,诗人几乎把传统诗的影响全部丢开,一边沉浸在自然美的品味里,一边沿着自己的视线和感觉的流动而自如地抒写,此时情思与文字,与格式文融一起,再不是诗的文字与格式在制约情的流动,而是情的流动带活了诗的文字和格式,实现了诗情与诗形的和谐统一,于是这样的诗呈现出散文般的自然与朴素,显示了白话抒情诗的新意味。



上一篇:名诗《忧患》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下一篇:名诗《普罗米修斯》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汉语词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