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让死的死去吧!》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让死的死去吧!》

殷夫

让死的死去吧!他们的血并不白流,他们含笑的躺在路上,仿佛还诚恳地向我们点头。他们的血画成地图,染红了多少农村,城头。他们光荣地死去了,我们不能向他们把泪流,敌人在瞄准了,不要举起我们的手!让死的死去吧!他们的血并未白流,我们不要悲哀或叹息,漫漫的长途横在前头。走去吧,斗争中消息不要走漏,他们尽了责任,我们还要抖擞。【赏析】 殷夫,他首先是作为战士而后才作为诗人的;因而,他的诗便格外具有战士的傲岸风骨和英勇战斗的革命豪情。鲁迅在评价他的诗篇时说:“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也是对于摧残者憎的丰碑。”“这诗属于别一世界”(《〈孩儿塔〉序》)。的确,作为“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殷夫的诗作便是一首首用血在黑暗中写就的歌。《让死的死去吧!》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高亢的革命精神和战斗的性格。《让死的死去吧!》作于1929年。这个时期的中国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联合统治的时期,是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时期,更是中国人民大声疾呼,反抗压迫、反抗奴役的时期。在革命的丰碑上,有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了真理和自由抛洒了殷红的血液;然而,更有无数后来者高举着战旗踏上烈士血染的征程,殷夫便是这其中的一个。他的《让死的死去吧!》也就是他的无畏的革命誓言。“让死的死去吧!他们的血并不白流,他们含笑的躺在路上,仿佛还诚恳地向我们点头。他们的血画成地图,染红了多少农村,城头。”在革命斗争中,许多先驱倒下了,但是他们仍是那样“含笑的躺在路上”,充满了对革命、对胜利的乐观与自信。他们虽死犹存,因为他们在以自己的不朽的精魂向“我们点头”。一点一滴的胜利都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洒就,一分一毫的自由都是革命烈士的生命筑成,他们的血液将汇成滚滚的长河,冲决一切,染红大地。作者在这里以稳健而深切的笔调赞颂了献身革命事业的英烈,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 然而,前驱已英勇地倒下了,对于生者,这不应该成为恐慑毅志的墙垒,而应成为坚定信念的丰碑。“他们光荣地死去了,我们不能向他们把泪流”,“我们”应抚伤而不沉沦,殒身而不退却,因为“敌人在瞄准了”,而且我们还有“漫漫的长途横在前头”。烈士的鲜血抛洒了,但他们的伟业尚未完成,“我们”这些后来者所需要的决不是“悲哀或叹息”,而是要前仆后继地投入轰轰烈烈的战斗! 只有斗争才能真正地告慰献身真理的英灵,也只有斗争才会有“我们”真正的出路。因而,先驱们已经永远地去了,留下来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尽了责任”,而我们同样也要尽这个“责任”,也要继承他们的精神,“我们还要抖擞”。诗人在这里呼唤着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不要为敌人所吓倒,而要抖擞精神站起来,英勇地去与敌人作斗争!这首诗给人突出的印象是激昂高亢、奋然不屈。它充分体现了一个坚强的革命者的崇高意志:掩埋了战友的躯体,擦干身上的血迹,精神抖擞地奋勇前行,这正是一个真正的勇士的高尚情怀。这是一首政治鼓动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这一方面是由诗人真挚而深切的感情所致,另一方面也和诗人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所采用的精当的手法有关。这主要表现在用韵上。全诗通篇基本上押的是ou或iu韵,而这一韵是长音和重音,从而给人一种稳健、沉着、坚毅、昂扬的感觉;因此,当我们读起这首诗来,就会很容易在一种铿锵有力、刚毅昂奋的音域中感受到诗人那种勇于为真理和自由献身的伟大气慨和作为真正的勇士而奋然前行的坚定精神。



上一篇:名诗《老马》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下一篇:名诗《给战斗者(节选)》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汉语词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