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丑奴儿》原文和鉴赏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博山位于江西丰县西南三十余里,面临溪流,远望如庐山香炉峰。词人落职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市)时,经常来往博山道中。随于道中石壁上题写了这首词。
当时正值投降派屈辱求和,词人的抗敌雄心受尽折磨。这首词运用对比的手法,高度概括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词人在这种折磨下难以言传的愁苦。
词的上片写自己的少年时代。年轻时因涉世不深,思想单纯,所以对生活往往缺乏真切的了解和体验,还品尝不到愁苦的真正滋味。在这里,词人用了两句“爱上层楼”。第一个“爱上层楼”是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与前一句互为因果。第二个“爱上层楼”又与后一句“为赋新词强说愁”构成因果。年轻气盛时,登楼凭栏远眺,触发诗兴,有时硬要煞有介事地写点愁情,但那是无病呻吟,表现的只不过是年轻人春花秋月的闲愁而已。
词人的真正用意在于下片。待词人历尽沧桑、饱经忧患之后,却怕上高楼。年轻人没有愁强说愁,待真正尝遍人生苦酒时,却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这里也用了两个叠句。 “识尽”高度概括了人生的苦甜酸辣。 “欲说还休”则维妙地刻画出词人愁苦之极复杂矛盾的心理。古人登临多感慨,被谪贬闲居的词人心境更是如此。第二个“欲说还休”则更进一层,千言万语究意从何说起呢?真正的愁苦既难以言传,也不便明说,只好转弯抹角地扯到天气上去,却道好一个清凉的秋天。
自古至今,不乏伤春悲秋之作。在他们笔下, “秋”和“愁”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天凉好个秋”看似漫不经心,显得轻松自如,实则深沉含蓄,表现出大词人抒情达意的精明老道。
这首词前后对比,通篇写“愁”,但决不是一般墨客骚人笔下的离愁别绪。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的命运已紧紧地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他所抒发的是壮志未酬、关心国事的思想感情,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哲理诗《你为何焦躁不安地徘徊?》原文和鉴赏

下一篇:哲理诗《暮春》原文和鉴赏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汉语词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