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赠孙莘老七绝》赏析解读
嗟②予与子久离群,耳冷心灰百不闻。
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③便浮④君。
苏轼并不是一个不关心国事、人民命运的人,只是对王安石新法的操之过急不满,那么又怎会对“谈世事”那么厌恶呢?在党争激烈、文网森严的当时,作者对腐败的政局失去了信心,这就更使他寄情于与孙觉的友谊,寄情于吴兴的佳山秀水,他要远离斗争的旋涡,使紧张的心情缓解下来,不平衡的心态得到平伏,受伤的心灵能得到爱的安慰,使冰冷的心,重新得到温暖和力量。但事与愿违,在他写此诗后的若干年,苏轼终因写诗得罪了皇上,在权要的诬陷下,被系于狱,这就是有名的 “乌台诗案”。
打开苏轼的诗集,还可找到不少苏轼写给孙觉的诗,如 《将至湖州——戏赠莘老》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等,足见两人知心。我们还可以读一下苏轼的另一首 《和孙莘老次韵》诗: “虽去友朋亲吏卒,却辞谗谤得风谣。明年我亦江南去,不问雄繁与寂寥。”那么,对这首诗歌颂友情可贵的真谛就更可体会了。
上一篇:古诗《秋日寄满子权》赏析解读
下一篇:古诗《卜算子》赏析解读
宋濂《桃花涧修禊诗序》原文|赏
古诗《江有汜(召南)》赏析解读
古诗《氓(卫风)》赏析解读
古诗《野有死麕(召南)》赏析解
古诗《关雎 (周南)》赏析解读
古诗《日月(邶风)》赏析解读
古诗《伯兮(卫风)》赏析解读
古诗《卷耳(周南)》赏析解读
古诗《终风(邶风)》赏析解读
古诗《木瓜(卫风)》赏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