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四块玉·马嵬坡(睡海棠) 鉴赏、赏析和解读


马致远


马嵬坡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鉴赏】这是一首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咏史小令。杨玉环于天宝四年(745)被唐明皇册封为贵妃,深得其宠爱。唐明皇荒淫误国,朝政腐败。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借讨伐贵妃之兄杨国忠为名,率军发起叛乱,很快进入京都长安。唐明皇带着杨贵妃逃往蜀地,行至马嵬驿(陕西兴平西),护卫军发生兵变,杀死杨国忠,逼迫唐明皇处死杨贵妃。李杨事历代留下了大量诗文,马致远的《马嵬坡》批判了李杨的荒淫误国。
开头“睡海棠”三句极写杨贵妃的美态及唐明皇对她的宠爱。“海棠春睡”典出《太真外传》:“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唐明皇以“海棠睡未足”比喻杨贵妃的醉态。后来人们或用海棠比喻杨贵妃,或用杨贵妃比喻海棠。由于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所以唐明皇恨不得将杨贵妃拿在手上看。这“恨不得”三字刻画出了唐明皇重色的心态。
最后四句写唐明皇重色而误国。《霓裳羽衣曲》为唐代舞曲名。杨贵妃尤善此舞。唐明皇与杨贵妃成天在宫中轻歌曼舞,寻欢作乐,故招致安禄山反叛,因而说“霓裳”是“中原乱”。如果不是杨贵妃引起安禄山叛乱,唐明皇又怎知蜀道之艰难!
本曲虽明刺杨贵妃,但从“恨不得”一句看,亡国的祸首正是唐明皇。只是因了忠君之道,不便道破罢了。

上一篇:[越调]凭阑人·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 鉴赏、赏析和解读

下一篇:[中吕]满庭芳(天风海涛) 鉴赏、赏析和解读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汉语词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