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船发明者菲奇的绝望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1765—1815)的克莱蒙特号轮船,沿哈德孙河逆流而上,取得了轮船航行的成功。然而,富尔顿并非轮船的发明人,只不过是最先将轮船付诸实用的人而已。
1739年,瓦特的蒸汽机研制成功以后,一些人想到把它用到船上,法国青年发明家朱弗罗·达万于1780年建造轮船航行成功。继之而后则有美国的约翰·菲奇(1743—1798)。1785年,菲奇制作了轮船模型,然后立即开始造船。
1787年,菲奇把蒸汽机用做船舶的动力,建成轮船,进行了试航,取得了成功。随后,装有桨轮的轮船在费城到巴尔的摩之间开辟了定期航线。这时的轮船航速为每小时12公里,然而,菲奇并不满足,他又建造了和现在一样的装有螺旋桨的轮船。但这只船在组装时就被毁坏了。
菲奇为此耗尽了研究经费,他跑遍美国,到处求援,却找不到支持者,他又跑到法国四处游说,寻求支援,结果徒劳而归。原来的投资者撤回资金,致使菲奇陷入困境,走投无路,在这种情况下,菲奇绝望了,终于在1798年服安眠药自杀身亡了。
从时间上看,菲奇制造轮船要比富尔顿的克莱蒙特号船早20年成功;从船速上看,菲奇的轮船每小时平均12公里,克莱蒙特号船速为每小时5.6公里。但是,菲奇却成为一个失败者,他的名字也早被人们忘记。
进行科学研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探索者在经过多次失败之后,可能会成为个特定问题的专家,如果探索者心里上承受不了暂时失败的打击、压力和痛苦,产生了绝望情绪,就不可能是成功者。
上一篇:竞走的危机
下一篇:使苏轼身陷囹圄的乌台诗案
苏联人才外流日趋严重
印度公务员考试试卷泄露事件
标准化考试受怀疑
顾此失彼,课程改革遭失败
日本儿童的“成人病”
发达国家面临科技人才不足
农村学校作用大条件差
“升学易”终成祸患
世界上最娇生惯养的孩子
莫斯科中学生“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