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素说使百年智士竞折腰
火是人们接触最早的化学现象。但火(即燃料)是什么,人们在相当长时间中并不知道。18世纪初,德国化学家斯塔尔提出了“燃素说”,认为燃素是一种能够燃烧的原素,是一切可燃物的根本要素,燃烧就是燃素从可燃物体中逸出的过程。这个假说一直统治科学界近百年。其间许多科学家做这多次研究和实验,也有过不少新发现,只要沿着正确道路认真分析研究,就可以揭开燃烧之谜。但“燃素说”这个传统观念禁锢了一个个颇有作为的科学家的头脑,使他们接二连三地曲解了自己的研究和发现,一次次把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扭曲到了燃素说上去。瑞典化学家舍勒加热盐得到了氧气。他认为这是“火气”,燃烧是“火气”与燃素的结合。英国的普利斯特列1774年加热氧化汞也得到了氧气。他却在燃素说的束缚下认为这是一种“失燃素空气”,说这种气体完全不含燃素,所以一旦遇到可燃物体就会贪婪地吸取燃素,使燃烧异常旺盛。所有这些科学家鼻子尖已经碰到了真理,但由于燃素说蒙住了他们的眼睛,因此都未能看到真理。就在普利斯特列做实验后的两个月,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重新研究了这个实验,他的实验并不比普利斯特列高明,高明的是他敢于向统治了近百年的燃素说挑战。他说,我不知道什么燃素,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它。结果他成功了,1783年他建立了燃烧是物质在氧化过程中发出光和热的氧化还原理论,完成了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使在燃素说上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过来了。
燃素说百年兴衰史充分说明思想僵化,墨守陈腐的传统观念是科学研究的坟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抉异探怪是科学前进的动力。一个科学工作者要有所作为;要寻求真理,绝不能被传统的观念、理论、学说束缚头脑,而要敢于向它们挑战,敢于做它们的叛逆者。
上一篇:残菊飘零满地金
下一篇:老年门球队员李福胜猝死球场
苏联人才外流日趋严重
印度公务员考试试卷泄露事件
标准化考试受怀疑
顾此失彼,课程改革遭失败
日本儿童的“成人病”
发达国家面临科技人才不足
农村学校作用大条件差
“升学易”终成祸患
世界上最娇生惯养的孩子
莫斯科中学生“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