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的科学禁区被打破
孔德(1798—1857)是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把一切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原因的学说都斥之为“形而上学”,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推理,而应以“实证”的事实为依据,实际上就是以主观感觉为依据。认为科学的任务只是描述主观感觉,找出它们的先后和相似关系,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否定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的可知性。孔德曾断言:“人们无法认识天体物质”。和“永远不会知道月球背面情况”,这无疑划出了两个科学禁区。
结果如何呢?孔德提出这两个禁区的论断后,时间刚过三年,有人就提出光谱分析法,在太阳光谱中发现了氮。这样,孔德的第一个禁区被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后,人造卫星的发射,特别是宇宙飞船登月的成功,人们详细地拍下了月球背面的情景,甚至直接取来月亮背面的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现初步弄清了月亮的面貌,知道地球上存在的化学元素月球上大体都有。月球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4,质量约为地球的1/81,重量为地球的1/6,年龄为46亿岁左右,月球上没有水,没有大气,在赤道处的中午温度为127 C,晚上最低温度竟达-183℃,连最简单的微生物在月球上都无法生存。这样,孔德的第二个禁区也被打破了。
承认有什么科学禁区、偶像或“顶峰”,就等于承认世界上有的事物不需要在实践中再探索和发展了,然而,科学是不会停留在某处某点上的,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新的观测工具和研究手段的发明创造,科学的禁区将被一一打破。
上一篇:赛马史上的丑闻
下一篇:何处曲水流觞
苏联人才外流日趋严重
印度公务员考试试卷泄露事件
标准化考试受怀疑
顾此失彼,课程改革遭失败
日本儿童的“成人病”
发达国家面临科技人才不足
农村学校作用大条件差
“升学易”终成祸患
世界上最娇生惯养的孩子
莫斯科中学生“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