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1999年中考黄冈题《愚公移山》
[题目] 读后答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 文段中加点的“之”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 以君之力 B. 投诸渤海之尾 C.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 解释文段中加“▲”的词。 A. 惩山北之塞( ) B. 杂然相许( ) C.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D. 河曲智叟亡以应( )3. 下列句子用现代汉语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 A.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年纪况且有九十岁了,向着山住着。) B. 如太行、王屋何? (比如太行、王屋怎么样?) C.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年的时间,才往返一次。) D. 甚矣,汝之不惠。(太过分了,你的不聪明。)4. 根据文段内容用原句答题。 ①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 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③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④ 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解] 第1题。考查虚词的用法意义。A B D中的“之”,助词,C项中的“之”,代词。 参考答案:C 第2题。考查词的解释。 参考答案: A. 惩:苦于 B. 许:赞同(或:赞成) C. 毛:草木D. 亡:无(或:没有) 第3题。考查句子翻译辨正。A项,“且”不是“况且”而是“将近”,故有误;B项,“如……何”,意思是“把……怎么样”,将“如”表述为“比如”,有误;D项,原句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意即:你太不聪明了。D项表述不畅顺。 参考答案:C 第4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参考答案: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③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④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郑人买履》全文、注释、翻译和
《咏雪》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口技》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智子疑邻》全文、注释、翻译和
《刻舟求剑》全文、注释、翻译和
《赵普》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伤仲永》全文、注释、翻译和赏
《黄鹤楼》全文、注释、翻译和赏
《童趣》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于园》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