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战喻 孟子》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梁惠王上》

[述要] 梁惠王说:“我对于治理国家,尽心竭力!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河东,把河东的粮食运送到河内。当河东发生灾荒时,我也是这样做。看看邻国的君主办理政事,没有一个像我这样用心的。可是,邻国的人民并不见减少,而我的人民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答道:“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一响,刀锋枪尖一接触,就有人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人竟然耻笑跑了一百步的人,说他是胆小鬼,行不行?”王说:“不行,只不过他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再希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事主档案] 孟子(约前372—前289) 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晚年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说,极力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恢复井田制度,省刑薄赋。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强调认识论和伦理学相统一的“天人合一”说。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著作有《孟子》。


上一篇:《补写《错梦》 袁于令 冯梦龙》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下一篇:《行吟泽畔 屈原》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汉语词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