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江南曲》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江南曲》为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诗中写商人妇独守空闺的幽怨。用独白的口吻,前二句写“商人重利轻别离”(白居易《琵琶行》),后二句则突发奇想,曲折地表达了商人妇的怨慕之情。钟惺《唐诗归》卷二七云:“荒唐之想,颇中肯綮。” 诗的前两句不作任何渲染烘托,只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叙述一件可悲可叹的事实:女子所嫁非人,本来希望获得婚姻幸福,但作为商人的丈夫却屡屡失信,让她常守空房。后两句写女子由怨恨而萌发的向往。是女子发出的悔不当初的感慨,细玩诗意,少妇也并非真想改嫁,只是借此来表达对丈夫失信的怨恨,这更衬托出女子极度苦闷的心情。
这首诗女主人公盼夫情切而怨夫失信,由怨夫情急而生悔不当初之叹,全诗展示了女子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完整心理过程。感情抒发真实直率,脉落清晰完整,具有浓厚的民歌气息【全诗】《江南曲》.[唐].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注释】①瞿塘贾(gu):经瞿塘到四川经商的人。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巫山、奉节两县之间。贾:商人。②误妾期:耽误我的期望。妾:妇女对自己的谦称。③二句意谓早知潮水涨落有定时守信用,弄潮的人也就不会误期,不如嫁个弄潮儿也比老是误期的商人好得多。【译文】 自从我嫁给重利轻别的瞿塘商人,他一天又一天地耽误相会的日期。早知那潮水涨和落还有了准信,还不如当初嫁给那贫寒的弄潮儿。【鉴赏1】 《江南曲》本是乐府旧题,属于《江南弄》七曲之一种,其内容多写江 南水乡风俗和男女爱情之类。这首诗就是通过一位江南妇女爱情心理的动人 描述而表现出其对无义丈夫的嗔怨、对无爱情婚姻的失悔和对真正爱情的热 烈向往。首句写这位妇女的现实婚姻状况。“瞿塘贾”,在瞿塘峡一带做生意的 商人。“瞿塘”,即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一; “贾(gǔ)”,指商人。李白 有诗云: “瞿塘饶商贾” ( 《江上寄巴东故人》 ),可见当时在瞿塘峡一 带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甚多,因此这些人的生活态度、爱情心理等都必然引 起社会关注。 次句承前写妇女深深的嗔怨。“妾”,古时妇女谦称。“期”,相约的 期限。给一个在瞿塘峡一带经商的人做妻子本不为怪,可是这个生意人却一 天又一天地无限延误着曾经对妻子许诺下的归期,这怎能不让妻子生气呢? 诗歌在动词“误”前用副词“朝朝”修饰其“误”的程度,从而加强了这种 怨愤情绪的强烈色彩。 三、四两句写这位妇女由怨愤商人丈夫转向自我失悔。“潮有信”,潮涨 潮落有一定时间,就像一个人坚守信用一样。“弄潮儿(ní)”,在潮头搏浪 击水的小伙子;“弄潮”,古时一种水上游戏。其实在这两句之间并不存在 内在逻辑上的联系。潮“有信”不等于弄潮儿一定也“有信”,因此这位少 妇既不可能嫁给守信用的潮头,也不会嫁给一个不明底细的弄潮儿。其所以 出现这种悖乱心象,只能说明其失悔程度之深,“早知”二字就为我们传递 了这一个中消息。但是她醒悟得毕竟晚了,在要求妇女“从一而终”的封建 社会里,尽管她在爱情上有其执著的追求和热烈的向往,然而到头来还得附 丽于这个商人,继续一天天地接受其不可能实现的“归期”承诺而空守闺 房。这既是这位少妇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巧用第一人称,虚拟商人妻子口吻的内心倾诉视角,增加了诗歌内容的 真实性和催人泪下的力量; 而“潮来有信而郎去不归” (俞陛云《诗境浅说 续编》),其比喻的巧妙贴切,也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鉴赏2】 随着唐代商业的发 达,嫁作商人妇的少女越来越多。 商人长年累月出外经商,致使他们 的妻子离别经年,独守空房,便生 出许多怨恨来。此类闺怨诗反映 了当时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白 居易《琵琶行》中那个“老大嫁作商 人妇”的琵琶女,也因“商人重利轻 别离”,而落得“去来江口守空船”。 李益的这首《江南曲》就属于此类 闺怨诗。《江南曲》原是乐府民歌 的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因 为是民歌体,所以李益有意用民间的口语写作。瞿塘是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巫山、奉节两县之间,为三峡之最险 者。往来之人,不能确定日子,况且“商人重利轻别离”,所以这位嫁给“瞿 塘商”的少妇,总是被夫君延误约期。前二句如同口语,平平道来,朴实无 华。后二句的语言还是平易的,依然朴实无华,而内容却陡起波澜,突发 奇想,忽出奇语。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很有规律,称为“潮信”。“弄潮 儿”是指乘潮涨于潮头表演泅水技艺的青年。诗中的女主人公由丈夫失 信联想到潮水有信,再联想到弄潮之人会随潮水一样如期而至。于是,她 嗟叹早知潮水有信,后悔没嫁给弄潮儿。其实,这位少妇并非后悔嫁给 “瞿塘商”,也并非对弄潮儿有特殊的好感,更非真的要嫁给弄潮儿。之所 以突发此想,是因为丈夫“朝朝误妾期”。少妇日日期望丈夫回来,而丈夫 却迟迟不归。思之深,则恨之切。思念到了极点,则不免由爱生怨,由怨 生悔,便忽发天真之想,忽出痴人之语,一吐胸中的长怨。这种天真语、痴 人语,虽然奇特,但并不违反生活中的情感逻辑。清贺裳《皱水轩词筌· 诗词无理而妙》称李益此诗与张先《一丛花令》末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 犹解嫁东风”,都是“无理而妙”,即认为诗不可执一而论。李益的这首诗 喻巧而怨深,虽不可以理求,但自是妙语。诗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爱夫思夫的感情是热切的,但感 情的深切交织着失望、痛苦,最后的悔恨却又是强烈的爱心反射。作者把 青春少妇爱又不能、恨又不能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语言浅白清新,毕 肖少妇口吻,不露半点斧凿痕迹,可谓尽得南朝乐府神韵。
苏轼《决壅蔽》原文|赏析|鉴赏
苏轼《《秧马歌》序》原文|赏析|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南行前集》叙》原文|赏
苏轼《教战守》原文|赏析|鉴赏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全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