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寓言诗词鉴赏《晚归遇雨》 - 宋·杨万里
[宋]杨万里
略略烟痕草许低,初初雨影伞先知。
溪回谷转愁无路,忽有梅花一两枝。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当时诗人在家中。首句写雨中春草初生时的淡绿色,暗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第二句运用拟人手法,写雨中打伞,伞先知雨。初春晚归偏又遇上下雨,心中不免气闷着急。就在这种难堪的境遇中,面临的又是溪水回绕、山谷纡转,正忧愁着前头无路,可是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了:“忽有梅花一两枝”。这就给人一种出奇不意和绝处逢生的喜悦。这正是这首诗的趣味焦点和哲理所在。
杨万里的这两句诗,与陆游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杨万里的诗句写在雨中进入溪回谷转的境地而“愁无路”,就在此时忽而见到的是“梅花一两枝”,于是喜上心来。从诗蕴涵的哲理说,这两位诗人的诗句也常用来比喻人生道路上,于困窘绝望之中又重见生机,而进入一个崭新天地的欣喜,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质变:由消极的一面转向积极的一面,或由不利的一面转向有利的一面,或由坏的一面转向好的一面,而这种转化往往是出人所料,所以当事者欣喜之态难以名言。
有“诚斋体”之称的杨万里的诗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以快如并刀(陆游有“诗情也似并刀快”之句)的诗笔,善于把刹那间呈现眼底的景物,浮上心头的诗意,剪入诗卷,在风格上清新自然,活泼生动,引人入胜。他的“缘萍池沼垂杨柳,初见芙蕖第一花”(《将至建昌》)与“溪回谷转愁无路,忽见梅花一两枝”何其相似乃尔:新鲜活泼、情趣盎然,都凸出了诗的趣味焦点和哲理所在。
《鹊桥仙》 - 元·刘因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唐·李
《步出夏门行》 - 汉乐府
《衡门》 - 《诗经·陈风》
《鹊仙桥 赠可行弟》 - 元·许有
《花谷》 - 清·吴泰来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唐·李白
《艳歌行》 - 汉乐府
《饮酒(其五)》 - 晋·陶渊明
《登快阁》 - 宋·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