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寓言诗词鉴赏《桓灵时谣》 - 汉·《乐府》
[汉]《乐府》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
后汉灵帝刘宏、献帝刘协时代,政治腐败,科举混乱”《抱朴子·审举篇》说:“灵、献之世,阉官用事,群奸秉权,危害忠良。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夫选用失于上,则牧守非其人矣;贡举轻于下,则秀、孝不得贤矣。故诗人语曰云云,盖疾之甚也。”这确实描出了这首歌谣的写作背景。
“举秀才,不知书。”汉本以才之秀异者称秀才,定为科目。而当时所举的秀才却“不知书”,书指书写。秀才居然不会写字,岂非蠢才。“举孝廉,父别居。”汉制,郡国举孝廉。孝,指孝顺,善事父母。廉,指廉洁奉公。父别居,是不孝的行为。所举的孝廉和他的品行是不符的。“寒素清白浊如泥”,家境清白贫寒的人,像烂泥样污秽不堪;“高第良将怯如黾”,豪门巨族出身的大将,一遇敌就如青蛙样怯懦无能。《晋书》所引“举秀才,浊如泥;举良将,怯如鸡”意同。
全诗纯属讽刺,所举“秀才”无才,“孝廉”不孝,“清白”者污浊,“良将”者懦弱,可见选举制度的腐败,社会的混乱。
由此也使人了解到:“秀才、孝廉、良将”等都是属社会的上层人物,而恰恰都是不贤的。这就使人认识到为什么“上者未必贤”,是由于社会制度、选拔办法上有问题。“阉官用事,群奸秉权”必然任用小人,危害忠良了。上面昏,下面奸,上下勾结,昏奸一气,怎不出现这种怪胎呢!
上一篇:哲理寓言诗词鉴赏《戏为六绝句(其二)》 - 唐·杜甫
《鹊桥仙》 - 元·刘因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唐·李
《步出夏门行》 - 汉乐府
《衡门》 - 《诗经·陈风》
《鹊仙桥 赠可行弟》 - 元·许有
《花谷》 - 清·吴泰来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唐·李白
《艳歌行》 - 汉乐府
《饮酒(其五)》 - 晋·陶渊明
《登快阁》 - 宋·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