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寓言诗词鉴赏《舟中作三韵诗四首(其一)》 - 清·袁枚
[清]袁枚
昨日逆风打船头,舟人背缆如背牛。
今日顺风送船尾,布帆一日行千里。
昨日非拙今非贤,舱中有人笑向天。
借风行船,“无风争顺逆”,古人从这种生活经验中,往往悟出哲理。这首诗就形象地写出了由“逆”转“顺”的转化过程。
宋代李德远《东西船行》:“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西船见笑苦迟钝,汗流撑折百张篙。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任天理。”“行藏任天理”意为随遇而安,不作任何主观努力。清代高珩的《闻舟师相语》:“天风争顺逆,人事有参差。昨我停舟处,知君得意时。”也是以两舟之间境遇的不同而作对比。而袁枚这首诗却以一船“昨日”和“今日”所遇风向逆顺不同,从中悟出促使其行船状况变化的,不在于人的“昨日非拙今非贤”,而在于客观条件的不同。
昨日逆风和今日顺风,可能是风向变了,也有可能是船行的方向变了,不管怎么说,船所遇的风顺逆已不同。顺风时“布帆一日行千里”,轻捷快速,舟子毫不费力。逆风时则“舟人背缆如背牛”,既要撑折百张篙,又要奋力背缆,而船仍犹如爬行,十分艰难。两相比较,“昨日非拙今非贤”,而是风向与船向不同罢了。这种难和易的转化,明显地可见是客观条件决定的。
这首诗启示人们:人首先要对客观规律有正确、深刻的认识,认清风向的顺逆,避逆就顺,从而使各项工作“布帆一日行千里”。
上一篇:哲理寓言诗词鉴赏《送孔先生还山(节选)》 - 宋·韩维
《鹊桥仙》 - 元·刘因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唐·李
《步出夏门行》 - 汉乐府
《衡门》 - 《诗经·陈风》
《鹊仙桥 赠可行弟》 - 元·许有
《花谷》 - 清·吴泰来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唐·李白
《艳歌行》 - 汉乐府
《饮酒(其五)》 - 晋·陶渊明
《登快阁》 - 宋·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