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坐榻无毡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梁书 ·江革传》:“ (谢)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ru),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南史 ·江革传》 亦载,同。

释义用法南朝梁江革少时孤贫,大雪天只坐在单席子破棉絮上,仍刻苦用功,谢眺去看他,为之嗟叹,并脱下自己的棉袄,又割下半块毡子送给他。后以此典形容士人贫寒。

用典形式

【半毡】 清·黄景仁:“半毡分谢朓,一榻下陈蕃。”

【客无毡】 宋 ·黄庭坚:“学子已占秋食麦,广文何憾客无毡。”

【割半毡】 清·王士禛:“何人解似宣城守,手为江郎割半毡。”

【坐客无毡】 宋·苏辙:“公田种秫全抛却,坐客无毡谁与钱。”

【坐榻无毡】 金·元好问:“长门有赋人谁买,坐榻无毡客益寒。”



上一篇:典故折五鹿角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下一篇:典故庄舄越吟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汉语词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