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作品《示三子》鉴赏和精讲


时三子已归自外家


陈师道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因陈师道家贫无力抚养妻子郭悟及儿女,岳父郭概为西川提刑,就把她们都带了去,只留下陈师道在家。哲宗元祐二年(1087)陈为徐州教授,才把妻子接回。这首诗即写于陈家团聚之初。
三子,指陈师道的一女二子;外家,外祖父家。因家贫,将妻子寄居于外家,现已回来了,故言“已归自外家。”

* * * *

这首诗文字拙朴无华,但其中几个词语倒要先作诠释——
略不省:“略”,全,都的意思。“省”(xǐng醒),识。“略不省”,即说都不认识了。
哂(shěn审):微笑。
了知:明知,清楚地知道。
忽忽:心情迷忽不定。
以下语译全诗——
想当年她们走远了,总以为到老才能聚头,索性将惦念之心放了下来。不料,三年之后,竟然将从四川那遥远的地方回家了,归期越来越近,自己喜乐之情越难控制。真有点“近家心转切,不敢问来人”的光景(独孤遐诗句)。
现在,儿女已在眼前,可是,相别了几年,连眉目也全记不清,相见不相识。因为那时“大儿才学语”,“小儿襁褓间”呀!
由于久别重逢,心里特别激动,兴奋得竟然无话以对,连笑也笑不出来,倒先哭了起来,过后才止哭为笑。正如苏轼在一首贺诗中所说“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贺朱寿昌郎中得母所在》)。
最后,诗人终究明白了这并非梦境,而是切切实实的活生生相聚。但在情绪上、心境中,总觉得神情恍惚,一时难定。

* * * *

其实,这种喜出望外的重逢,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是常有所遇的。其情景也类似诗人所述、所描那样。以诗歌形式表现这种情状,在唐宋诗坛上,也有若干诗人曾经写过。但除了唐代杜甫在《羌村三首》中那种生动描绘之外,在宋人中,似乎要数陈诗为佼佼者,它表现得特别真切、特别感人。这首诗只有八句、四十个字,就把一个复杂的微妙的心理状态——即从等待得“不可忍”到聚首时的“心未稳”的全过程统统写了,而且描绘得如此细腻入微,如此骨肉情深,实在可喜,实在难忘!

上一篇:诗词作品《木兰花慢·杨花》鉴赏和精讲

下一篇:诗词作品《点绛唇·夜宿临洺驿》鉴赏和精讲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汉语词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