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的意思,出处,故事


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借指中国。在古代,中国亦称“华夏”,又称“中夏”。“华夏”之称最早见于《尚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意思是: 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无不相率归于周朝;“中”是指中土,中州。西周初年周公营建洛邑,以之为天下中心,故称之为“中土”;中夏指中原地区,班固《东都赋》“目中夏而布德”,意即布恩德于中华。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有“聿来中夏”之语,是说当时西域景教徒来中国。夏者,大也。华者,美也。“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由“华夏”“中夏”二词又衍生出“中华”一词。此词始见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沉翳哉!”这里的“中华”指当时曹魏统治下的黄河中下游一带,以后,逐渐扩大为全中国。唐代韩偓诗“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和“外国”对用。中华民族已成为我国各民族的总称。


上一篇: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出处,故事

下一篇:执法如山的意思,出处,故事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汉语词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