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嘎拉玛朝》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嘎拉玛朝》
田间
一
那是一匹紫红马,在草丛里扬起马蹄,比谁的马都在先,它是从草丛里飞起。紫红马呵冲上山头,镜光闪闪尘土盖天;嘎拉玛朝跨在马上,跳过小水潭和洼地。草原,草原,两千里,也跟着她在奔飞,她是骑在马上呢,还是在驾着草原?草原,像一幅织锦,像一幅天然的画卷,在她飘飘的头发下,一闪一闪,一闪一闪。二
在圆圆的天空下,云彩里有一位牧女;要问她住在哪里?她的家是云彩和马背。要问她今年有多大?她今年是十七岁。要问她是什么人?她是一位女社员。她是骑在马上呢,还是在驾着草原?把草原携在马上,把云彩担在双肩。她好像最快的鸟,从天边往这边飞,突然往地上一落,落在红旗的旁边。三
我要歌唱嘎拉玛朝她使草原更绿了;我要赞美嘎拉玛朝,她使天空更亮了。她的灵魂和脸孔,我仍永远忘不了。翡翠一样的头巾,在她的头上飘摇。怒涛呵,已经停下,她现在是多么温柔;谁要握一握她的手,她的手轻得像丝缎。呵,光荣的蒙古民族,她像狮子一样勇敢,呵,可爱的蒙古民族,她像鸽子一样善良。四
她是山上的鹰吗?不是。山鹰的羽毛太苍老。她是树上的燕子吗?燕子的翅膀太短了。那么,她是一只百灵鸟?也不是,百灵鸟太轻巧。在这里有什么比她好?我的眼里还没有见到。嘎拉玛朝跨在马上,钢似的马蹄踏着青草,绿的衣袍,随风吹起,拂着大地,拂着青草。那是一匹紫红马,从马群里穿过去,好像是一阵浪头,从草海上冲过去。【赏析】 1956年,田间访问内蒙古以后,创作了 《马头琴歌集》。《嘎拉玛朝》 即是其中一首富有民族风情的优秀诗歌。这首诗以诗人一贯的热情歌颂了蒙古族少年女骑手嘎拉玛朝。全诗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描述了这位少女的独特形貌,借此,歌颂了整个蒙古民族既慓悍勇敢又善良温和的品质和性格。第一章,写动中的嘎拉玛朝,先以对嘎拉玛朝的优秀坐骑的描写,衬托这位骑手骑术的高超。接着进一步写马“冲上山头”,“跳过水潭和洼地”,突现这位骑手的胆量和机智,接着两句,“草原,草原,两千里,也跟着她在奔飞”,“她是骑在马上呢,还是在驾着草原?”更进一步引导读者的想象,以这种感觉的倒错,来构筑别具一格的画面,给读者带来无比的新奇感。下一节对于草原的描写,更令人赞叹其美丽神奇和雄浑。像一幅织锦似的草原,“在她飘飘的头发下,一闪一闪,一闪一闪”,草原的美本来是静止的,而诗人这里将它写活了,静止的美变为了扣人心弦的具有动感的美。第二章中再次出现与第一章呼应的“她是骑在马上呢,还是在驾着草原?” 并进一步夸张地描绘她的形象: “把草原携在马上,把云彩担在双肩”,以壮丽的景象,把读者的情绪推向峰巅,接着又戛然而止,让她像鸟一样“突然往地上一落”,结束这段奇迹般的历程,从而也结束了对“动” 中的嘎拉玛朝的刻画。第三章写静态的嘎拉玛朝,极言其光彩照人和温柔善良。此时的主人公已由道劲剽悍的狮子倏然成为温良娴静的鸽子,以此象征蒙古人民的善良和勇敢。第四章,诗人以澎湃的激情歌颂和赞美了这位蒙古族的优秀后代。这一章用三个自问自答的比喻,又用三个 “太” 字—— “山鹰的羽毛太苍老”、“燕子的翅膀太短了”、“百灵鸟太轻巧”,赞美主人公的年轻、勇敢和美丽,进而起到正面叙述起不到的作用,增强了形象的立体感,使读者能从更多的层面了解诗人着意刻画的形象。最后两小节,再次转向对嘎拉玛朝形象的描绘:“绿的衣袍随风吹起,拂着大地,拂着青草”,所描绘的这幅飘逸、美丽的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目睹英姿之感。最后一小节虽与起首的四句略有差异,但其内含的情绪和感觉却是前呼后应的,形成全诗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全诗共四章,每章四节,每节四行,外观和韵律完美而谐调。诗歌内容的一张一弛,也使读者情绪有起有伏,这既使本诗具备回环曲折之美,也给读者以淋漓完美的艺术享受。
名诗《蒙尘的天祠》翻译|译文|赏
名诗《丑奴儿》翻译|译文|赏析|
名诗《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翻译|
名诗《东海滨》翻译|译文|赏析|
名诗《明天天一亮……》翻译|译
名诗《中吕·山坡羊》翻译|译文|
名诗《偶然》翻译|译文|赏析|解
名诗《中吕·朝天子》翻译|译文|
名诗《《抒情十四行诗集》第十首
名诗《中国的诗翁》翻译|译文|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