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红烛》原文和鉴赏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底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诗人李商隐这一联名句,曾引起多少古今读者的强烈共鸣!千余年后,现代诗人闻一多由“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生发开来,写成《红烛》一诗,同样使读者激动不已。所不同者,闻一多所表达的不是对于恋人的思念,而是对于祖国的矢志不渝的爱情。
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读完第一节诗就会明白。“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原来,诗人是为了用红烛来象征自己的一颗红心。
诗题之下,诗人写下“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这是开展抒情的线索。
首先,紧扣一个“灰”字行文,问红烛:“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单就蜡烛来讲,这当然是一些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诗人的本意不在写蜡烛,而是要用蜡烛的制作与烧毁这一矛盾现象来比喻:人要像蜡烛一样,掏出一颗红心去照亮黑暗的社会,也需要耗尽心血,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唯其如此,诗人才大声疾呼:“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于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他要以自己生命的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他们感奋,从而积极行动起来,去捣毁人间地狱,从而求得自身的解放。
接着,又紧扣一个“泪”字行文,指出蜡烛的“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并说明这不是伤心的泪水,而是由于残风侵袭导致燃烧不稳时因着急而流的泪水。于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为祖国献出自己生命之光的那种殷切的心情。既然流泪也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流吧。因此他又对红烛倾诉:“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意思是,只要能使世人得到安慰和快乐, 自己也甘愿献出自己的眼泪!
最后,诗人以“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点明献身的意义,并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表明:不管个人能否看到胜利的到来,都要为理想的实现而进行脚踏实地的奋斗。行文至此,诗人对于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就得到了最后的升华。
《红烛》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象征,这一点无须多说。值得略加强调的是这首诗的结构。全诗以“蜡炬成灰泪始干”为线,首先将心比烛,接着分承“灰”与“泪”展开抒情,最后以点明“灰心流泪”的意义作结。这是“总——分——总”的结构形态,其好处是思路严密,天衣无缝。

上一篇:哲理诗《灯塔守望者》原文和鉴赏

下一篇:哲理诗《十四行(十七)》原文和鉴赏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