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大德歌·春(子规啼) 鉴赏、赏析和解读


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鉴赏】 关汉卿用[双调]《大德歌》的曲调,写了一组四首小令。本首以“春”为题,是其中第一首。
此曲在声声回荡的子规啼鸣声中开始。子规即杜鹃鸟,其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晁补之《满江红·寄内》云:“归去来,莫教子规啼,芳菲歇。”世人听到杜鹃啼声,总易引起阵阵思乡怀人之情。这声声的子规啼鸣是回响在谁的耳畔呢?是闺中的思妇,还是远方的游子?从情景上看,这啼声是响在那寂寞的少妇耳畔,它深深地触动了她思念远人的情怀。想起心上人走的时候,曾说过春天就回来,而今已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南归的燕子也已成双成对地出入衔泥,为建立自己的家庭而欢快地忙碌着。但是,他的踪影却至今未见。睹物思人,更衬出了少妇的愁苦与憔悴。远方的游子哪里知道,她在家里为他消瘦呢?
渐变枯槁的身躯,愈显脆弱的心灵,忽上忽下的心绪,就像那柳絮一样,在春风中回旋飘荡,无所适从。柳絮杨花,不觉已是暮春景象,一个漫长的春天在空虚的等待之中飘然逝去,而人却未归,又杳无音信。耳边燕子筑巢的欢叫声声入耳,更鲜明地衬托出她的孤寂与痛苦。此情此景,她的心中是爱还是恨,已是很难分清了。
“鱼雁”是“鱼书”、“雁足”的合称。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后人由此称书信为“鱼书”。又《汉书·苏武传》中载有苏武在匈奴被羁留多年,托雁足系帛书以捎信的故事。从此,“鸿雁”或“雁足”亦代指书信。
此曲即是一个因“雁杳鱼沉”而思远怀人的故事。看窗外春燕争泥,比翼双飞,与闺中思妇孤居独处、落落寡欢形成鲜明对照,怎不使人平添几分苦涩呢?子规啼鸣,柳絮飘飞,曲中尽是如此春景描绘,未曾着一字言明相思,然而何字又不为相思而作呢?如此默默相思,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上一篇: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第二折 鉴赏、赏析和解读

下一篇:[双调]碧玉箫(笑语喧哗) 鉴赏、赏析和解读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