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造型规律——“版”、“刻”、“结”


因为编图案基础课教科书,请教了一些中国古代画家,在画论中得到不少启发,譬如说画国画“学画不师古,夜行如灭火”等都是切中时弊的好论据。当我看到郭若虚在 《图画见闻志》中谈到笔墨时,他极力反对“版”、“刻”、“结”,他认为这是当时画家的 “三病”。我忽有所悟,在这一方面,我倒和他的意见不一致,我认为画家的三病,正是图案家三条造型的规律。我看到汉代石刻、北魏砖刻和民间图案中的造型,就是把自然形象的 “生”,用版、刻、结的手法把它画死,死了才有办法,这叫做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采取物象的大轮廓,舍其细部,夸张它的特征,要求清晰、明白的远效果。这一条规律好得很,但是为什么郭若虚要极力反对呢?我认为当时他所反对的正是工匠的笔墨,也是图案的笔墨。他特别推崇“解衣盘礴裸”的笔墨,在绘画上讲是有他一定的道理的。他要的不“版”是要有凹凸混圆之感; 要求不“刻”是反对“勾画生圭角”; 他所谓“结”就是指“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其实,这些正是图案中所追求的造型和构图的原则。如果图案极力追求凸凹,不讲求几何形(圭角)结构,不把构图“凝碍”起来,那么象云锦、蓝印花布、商周铜器上的造型和构图,怎么能出现呢? 当然,图案家是追求版中有灵,刻中有活,结中有放,但是与画家不同,版刻结应该是图案的一个基本功。

——摘自 《漫谈图案造型规律》




上一篇:编选说明

下一篇:绘画首先要画出他对事物的认识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