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鉴赏和解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 释①赋得:凡是按规定题目作诗,照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此诗是白居易早期的作品,大约十五、六岁时所写。题目上有“赋得”字样,可见是为准备应付考试的习作之一。原:原野。②离离:野草纷披繁盛的样子。下文“萋萋”同义。③远芳:伸向远方的芳草。远是广或长的意思,这里有无处不生的含义。侵:蔓延,侵占。④晴翠:草受阳光照射而呈现出的一片碧绿的颜色。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自己的出门远游的朋友。这两句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意。这个典故在我国古典诗歌中频繁地被使用,总是把草、王孙和远游连在一起。·导读入境有这样一个传说,白居易初到京城长安,去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先对白居易很不在意,拿他的名字来开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等到顾况看了白居易这首诗以后,不禁大为嗟赏:“道得个语,居亦易矣。”这确是一首好诗,为人广泛传诵。田野蓬生的小草,是多么茂盛啊! 一年一度的枯衰,更有那一年一度的繁荣。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连茎带叶被通通烧尽,但是那深藏地底的根须是烧不尽的。一旦春风化雨,新绿的生命便又会复苏再生,冒出地面,重新铺盖大地。竖起绿色的胜利的旗帜,来回答野火的肆虐欺凌。无处不生长的芳草,清香可嗅,蔓延占据了古老的大道。阳光沐浴下的青翠,秀色可见,连接附满了荒芜的古城。又当送别朋友远行,真是满眼碧草满怀离情。·赏 析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作者借着野草来抒发和友人离别的感情。咏草送别自楚辞即有,而白居易此诗却写出了新意。全诗咏草是紧紧抓住古原草旺盛生命力的特征来写的。首联以“离离”状草之茂盛,以“一岁一枯荣”状写春荣秋枯,生生不已。第二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烈火烧之不尽,一遇春风又迅速生长更加强调了野草的生命力之强。第三联“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于是结尾一联“萋萋满别情”之“萋萋”便不仅包含着草外在之茂盛,同时也已将以上三联所写草之旺盛生命力也容纳进来了。诗人与友人别离之愁情便恰如这野草无边无际,岁岁不息,什么外在的力量也不会将其斩断。诗到此也点明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别情”浑然一片,耐人品味。不仅如此,诗的第二联还表达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是扼杀不了的。不论遭受到多么严重的摧残,只要有适宜的条件,必然会发生和发展起来。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很有普遍意义。因此,这两句诗被人们广泛引用,成为千古名句。·思考题1.原诗为“一岁一枯荣”,如改为“一岁一荣枯”,好不好?为什么?2.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前人曾批评说,“不若刘长卿‘春人烧痕青’语简而意尽”。你是怎样看的?


上一篇:袁枚《鸡》原文、鉴赏和解析

下一篇: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鉴赏和解析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