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把握题型


  (1) 选择题  选择题可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选择题往往考查一词多义、一义多词、古今异义、虚词的不同用法等。  例一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例二  和“善射,可教射也矣”中“善”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皆曰普  B. 京中有善口技者  C. 田忌善而客待之  D.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参考答案: B例三  给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A. 楚人以晏子短(a. 以为 b. 因为)  B. 所以然者何?水上异也(a. ……的原因 b.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C. 年且九十(a. 将近 b. 而且)  D. 前人之述备矣(a. 了 b. 啊)  参考答案: A. b B. a C. a D. a  例四  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二项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 C、D  (2) 填空题  填空题包括要求背诵的篇、段默写和古诗词名句默写,还包括句子中省略成分的填写。  例一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① 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②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 衔远山,吞长江,_________,_________;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参考答案: ①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例二  在横线上填上相关的内容。  ① 《曹刿论战》选自______,传说此书是______时期____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______体史书。  ② 《马说》是一篇寓言性______。通篇运用比喻。以千里马比喻______,以伯乐比喻______。  ③ 《陋室铭》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左传·庄公十年》 春秋末年 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年 ②杂文 有才能的人 圣明的君主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  例三  请将下列句子省略的内容填在括号里。  ① ( )见渔人,( )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 一鼓足气,再( )而衰,三( )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③ 父已先在,怒( )曰:“与老人期,( )后,何也?”( )去,( )曰:“后五日早会!”

——《史记·留侯世家》

  参考答案: ①村民 村民 渔人 村民 村民 ②鼓 鼓 ③父竟然 父(转身就) 父(边走边)  (3) 解释题  解释题,即对文言文的有关实词、虚词进行解释。解释要注意联系语境,同时要紧扣文言文的特点,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虚词的意义较为虚化,随实词意义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解释词义的重点是实词。  例一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① 孔子过泰山侧( )  ②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  ③ 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④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  ⑤ 西蜀之去南海( )  ⑥ 去死肌,杀三虫( )  参考答案: ①路过 ②走过 ③同情 ④哀切 ⑤距离 ⑥除掉  例二  根据示例,用双音节的词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示例:先帝虑汉(考虑)  ① 以先帝之明( )  ② 量臣之才( )  ③ 臣受命之日( )  ④ 臣非不自惜也( )  ⑤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 )  ⑥ 谓天下已定( )  参考答案: ①明察 ②估量 ③任命 ④爱惜 ⑤攻打 ⑥平定  例三  “而”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假设,表修饰等,请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而”各表示什么。  ① 黑质而白章( )  ② 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③ 而乡邻之生日蹙( )  ④ 号呼而转徙( )  ⑤ 吾恂恂而起( )  参考答案: ①表并列 ②表递进 ③表转折 ④表承接 ⑤表修饰  (4) 简答题  简答题,要求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形式,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发表看法,这类题型考查分析归纳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例一  海滨有介虫焉,状如蟛蜞,八足二螯,惟右螯独巨,长二寸许。潮退,行沮洳中,闻人声弗避,竖其螯以待,若御敌者。然土人取而烹之,螯虽熟不僵也。  呜呼!螳螂奋臂,以当车辙,漆园吏固笑之矣。彼夫恃其区区之才与力,杀身而不悟者多矣! 之二虫何知焉?

(宋琬《安雅堂集》)

  [注释]  ① 介虫:甲壳类动物。② 蟛蜞(péng qí):一种螃蟹。③ 螯(áo):螃蟹等动物第一对脚的变形,像钳子,能开合,用来取食和自卫。④ 沮洳(jù rù):烂泥,泥潭。⑤ 弗(fú):不。⑥ 漆园吏:指庄子,他曾作过漆园吏这个小官。螳臂挡车的故事见于《庄子·人间世》,现在已成为成语,比喻不自量力。1. 文中带点的“二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2. 文中所述的“介虫”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介虫和螳螂 2. 杀身而不悟  例二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刘基《郁离子·射道》)

  [注释]  ① 常羊:虚拟的人名。② 屠龙子朱:虚拟的人名。③ 若:第二人称代词:你。④ 田于云梦:田,打猎,畋猎。云梦是地名。田于云梦,在云梦打猎。⑤ 起禽:使动用法句式:把飞禽走兽从隐匿的地方轰出来。⑥ 发:跑出来。⑦ 拂王旃(zhān)而过:旃.安置在马车上的红色旗子。全句意为:掠过楚王马车上的红色旗子飞去。⑧垂云:低垂而下的云。形容鸟翅膀又长又大。⑨ 养叔:养由基。著名的射箭能手。1. 楚王“不知其所射”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2. 屠龙子朱为什么要对常羊说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鹿出于王左,糜交于王右,鹄拂王旃而过 2. 告诉常羊“学习射箭既要明确目标,又要集中注意力”  (5) 翻译题翻译题,就是对文言句子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翻译的句子,一般是中心句、议论句,或者是具有文言文特点的句子,如判断句、倒装句、疑问句、使动句、省略句等,这类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定要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如判断句,在文言文中往往以“……者……也”的形式出现,翻译时应译成“……是……”。省略句,在翻译时,要把省略的成分补上,否则无法贯通文意,也不合译文要求。  例一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归,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予之糟液也。”

(刘基《郁离子》)

  [注释]  ① 为酒:造酒。② 千日之酒:传说中山国的人狄希会造千日酒,喝了它能醉一千天不醒。③ 方:造酒的方法。“方”即今“药方”之“方”。④ 有仕于中山者:有一个在中山国做官的人。⑤ 主酒家:在酿酒人的家里寄宿。⑥ 渍(zì):浸泡。⑦ 糟液:由酒糟泡成的溶液。1. 从文中找出三个判断句,并翻译。  ① ____  ② ____  ③ ____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并指出属什么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①中山之酒也。这就是中山国的酒呀! ②皆以为中山之酒也。都以为真的是中山国的酒。③是予之糟液也。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的溶液呀! 2. 有一个在中山国做官的人(倒装句)。  例二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 与瓦石不异:把金子看作和瓦片石块没有什么不同。② 捉:用手拿取。注意:“捕捉”的“捉”为后起义。③ 同席:同坐在一张席上。古人席地而坐。④ 乘轩冕:是“乘轩被冠冕”的略语,义为“坐着大马车戴着大礼帽”,用来借代高官。1.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并说明句式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2. 管宁与华歆看见黄金的态度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你不是我的朋友。(否定判断句) 2. 相同:都不要黄金。不同:管宁把金子看作和瓦片石块没什么不同,华歆把金子拿取后再扔掉。

上一篇:三、2000年中考厦门题《扁鹊见蔡桓公》

下一篇:四、1998年中考河北题《狼》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