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一六一、格


1. 局板、约束
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
( 《章句》)
按范文澜《注》 引 《说文》: “格,木长也。” 引申为宽。杨明照《校注》: “按格字于此费解,殆裕字之形误。” 又引 《广雅》 “裕,宽也”,仍解格为宽。按《广韵》: “格,度也,量也。” 引申为局板、约束,如 《礼·缁衣》: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又《文选·鲍照·芜城赋》: “格高王岳。” 李善注引 《苍颉篇》: “格,量度也。” 《颜氏家训·文章》: “陆平原多为死人自叹之言,诗格既无此例,又乖制作本意。” 格有格局意。以后唐张籍《酬秘书王丞见寄》 亦云: “今体诗中偏出格。” 格也作格局。因为六字句多采用三个二字节组成,嫌太整齐,中少游动之致,故曰 “非缓”,曰 “变之以三五”。“非缓”之“缓” 即优游意,如《哀悼》: “结言摹诗,促节四言,鲜有缓句。” 既曰 “非缓”,则不可解 “格” 为宽裕。以后的 “格律诗” 之“格”也有整齐、规度的意思。
2. 来、至

神之来格,所贵无渐。
( 《祝盟》)
按《书·舜典》: “帝曰: ‘格,汝舜。’” 格,来、至意。

上一篇:《文心雕龙》一二一、雕龙

下一篇:《文心雕龙》一三五、新声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