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腊最早是一种?
《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历史记录
《幼学故事琼林》卷一岁时篇
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故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古时秦国人在年末时,以狩猎的兽类祭祀先祖称为腊,所以至今把农历每年最后一个月成为腊月。秦始皇当年的名字是政(秦始皇名叫赢政),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字,所以至今把正月的正读为征。
周朝记载
早在周代时,不论官宦之家还是平民百姓家,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规模之盛大隆重为一年中之最,这次祭祀活动的名称就称作“腊”,有多种古籍为证:《玉烛宝典》:“腊,一岁之大祭。”《独断》:“腊者,岁终大祭。”《荆楚岁时记》:“孔子所以预于腊宾,一岁之中盛于此节。”
《礼记》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门闾腊先祖五祀。”腊祭的对象,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虔诚奉上各式祭品,答谢祖宗与家神的保佑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康宁。
其他记载
关于腊祭即腊日节的时间,自周代以来历朝都在十二月固定不变。至于在十二月份的哪一天,秦以前的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汉以后,历朝各个皇帝依据五行相生理论,有的定在腊月的某个辰日,有的定在戌日,不尽相同。南北朝时梁的开国之君梁武帝,把腊日节定在十二月初八,这与他的笃信佛教有关,因为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诚心合二为一同时祭祖祭神祭佛。
大型祭祀活动
《礼记》里记载了一个节日“腊祭”。腊祭是用来祭祀祖先和“五祀”的。五祀是五个家居的小神,包括门神、户神、井神、灶神以及中霤神等。腊祭是一年岁终的隆重祭祀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用猎获的物品和生产的果实酬神,感谢诸神一 年来的赐予,并祈求来年的丰收和保佑。同时还有动人心魄的驱邪禳灾仪式和共享丰收果实的欢庆场面。当时的腊祭活动《周礼》中就记载,每逢腊祭周人要举行驱疫行傩的仪式。这种原始的巫舞一直延续到汉代以后,《后汉书·礼仪志》中描绘汉宫中举行行傩仪式时,要选出黄门子第10至12岁的少年共120人为逐鬼的童子,他们都头戴大红头帻,穿皂青衣,手持大兆鼓,还有为首1人扮演驱邪之神方相氏。方相氏为主舞者,头戴面具,身披熊皮,手持戈矛盾牌,同时率领12人扮成的野兽与120童子呼喊舞蹈,击鼓而行,其声威气势着实令人心悸。
1954年,山东沂南发现了一块汉墓画像石,内容便是驱疫行傩。上面刻有十几个面目狰狞的凶神,而象征着邪魔的怪兽正四散逃奔。整个画面虽然夸张、怪诞,却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古代傩舞仪式之盛况。
腊祭另有大祭典礼、祈年求福等活动,更不乏享受丰收、祝寿宴饮的喜庆场面。
上一篇:辛普森一家为什么是黄皮肤
下一篇:麝香龟的寿命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