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的通假字


1.通“摇”,摇动。
《楚辞》战国 楚 屈原《九歌·东君》:“縆(搄)瑟兮交鼓,箫钟兮瑶簴,鸣䶵兮吹竽。”按:“縆(搄)”、“箫(��)”、“鸣”与“交”、“瑶”、“吹”均为动词(根据文例)。袁梅注:“瑶,‘摇’的借字。……瑶簴,指因敲钟使木架摇动起来。”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瑶,读为‘摇’。摇,动力,《招魂》云:‘铿钟瑶簴。’王(逸)注曰:‘铿,撞也;摇,动也。’《文选》张铣注曰:‘言击钟则摇动其簴也。’义与此同,作‘瑶’者借字耳。”《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桀、纣,为璇室瑶台,象廊玉林。”汉 高诱注:“琁,或作‘旋’。瑶,或作‘摇’。言室施机关,可旋转也。台可摇动,极土木之巧也。”
2.通“䔄”,䔄草。
《文选》南朝 梁 江淹《别赋》:“君结绥兮千里,惜瑶草之徒劳。”唐 李善注:“《山海经》曰:‘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名曰女尸,化为䔄草……郭璞曰:‘瑶’与‘䔄’并音‘遥’,然‘䔄’与‘瑶’同。”

上一篇:璉的通假字

下一篇:璋的通假字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