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四)的通假字
1.通“當”,值,在。
宋王禹偁《宋公神道碑》:“齿髮尚暮,寒暄荐瘥。”
2.通“當”,“门當户对”之“當”,相當;匹配。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尚,叚(假)借为‘當’。”
《周易·泰卦》:“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服亡,得尚中利。”三国魏王弼注:“尚,犹配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为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唐司马贞索隐:“小颜云:‘尚’犹‘配’也。本或作‘當’也。”按: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八》:“此‘尚’字即‘當’字也。与‘尚公主’之‘尚’不同。古字‘當’与‘尚’通,故一本作‘當’。《广雅》:‘配,当也’。‘當’可训为‘配’,‘尚’则不可训为‘配’。”
3.通“當”,宜,该当,应该。按:参阅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八)》“尚鲁元公主”条。
《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於屋漏。”《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先君若有知也,不尚取之。”《汉书·灌夫传》:“非大王立,尚谁立乎!”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作“非大王立当谁哉!”
4.通“䟫”,抗拒。
《诗经·大雅·荡》:“人尚乎由行。”高亨注:“尚,借为‘䟫’。《说文》:‘䟫,拒也,从止,尚声。’此句指殷王朝统治集团人人都拒不遵循礼法。”
上一篇:尾(一)的通假字
下一篇:尾(二)的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