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篇文之《北门》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①。
终窭且贫②,莫知我艰。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③?
王事适我④,政事一埤益我⑤。
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⑥。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⑦,政事一埤遗我⑧。
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⑨。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注释】①殷殷:忧愁深重貌。②终:既,已。窭(jù):住宅简陋。③谓之何哉:还说什么呢。④王事:指劳役之事。适(zhé):通“擿”。推给。⑤政事:指赋税之事。一:全部。埤(pí)益:加给。⑥交:更迭。遍:都。谪(zhé):责备。⑦敦:逼迫;催促。⑧埤遗:留给。⑨摧:讥讽。
【鉴赏】这是小吏自叹贫困辛劳之诗。
春秋时期,等级森严。达官贵人骄奢淫逸,悠闲自在,而下层小吏生活困顿,公务繁重。此诗所写正是一个小吏的痛苦心声。
全诗三章。一章前四句写小吏生活困顿。他从北门外出,忧心无比沉重。他愁什么呢?他愁家里不仅房屋简陋,而且经济拮据。更为可叹的是,竟没有谁了解他的艰辛。二、三章前四句写小吏公务繁重。劳役之事推给他,赋税之事也全都留给他。这样一来,家庭的生计他全然顾不上。每当他从外面回来,他心里就更加烦恼。一家老小交相责备他,还纷纷讥讽他,使他心力交瘁,苦不堪言。每章后三句写小吏悲叹命苦。无论是生活困顿,还是公务繁重,这一切都是老天爷注定的命运。既然如此,那就算了吧,说它又有何用?这是一种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悲叹。
诗中连用“我”字,蕴含着浓郁的感情色彩。邓翔《诗经绎参》评曰:“三章共八‘我’字,无所控诉,一腔热血。”足见小吏悲愤至极。
《诗序》说是“卫之忠臣不得其志”。这种说法不够确切。诗中的小吏生活在困境之中,既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公务,又不能对家人陈明苦衷,而只能自叹自艾,怨天尤人。像这样一卑弱、凡庸的小吏,怎么能说是一位不得其志的忠臣呢?
【高考必背】崔滌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张九龄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孟浩然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徐安贞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李邕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席豫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张卞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包融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张潮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李澄之的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