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寓言诗词鉴赏《题花山寺壁》 - 宋·苏舜钦
[宋]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苏舜钦所游的花山寺,地址今已不详。《镇江府志》中载有沈括的一首《游花山寺》诗,为此有人说花山寺可能在镇江。这首题在花山寺壁上的诗,对庙宇破败、杂草丛生发出感慨,颇给人以哲理启示。
昔日庙宇,香火旺盛,梵音不绝,游客熙融,如今已是断壁残垣,荒草没径,人迹罕见。一般地说,诗人往往会发一通兴衰无常的感叹。可是诗人却另辟蹊径,由“花山”之名引出“繁英不见草纵横”,得出“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的结论,把诗转向理性的认识。
花山不见花,杂草却丛生。花娇养,草性野。花不精心培育,对之施肥、锄草、浇灌,则易于枯萎、坏死。而草却不同,不需播种,就自然萌发,不要施肥,仍然茁壮成长,不怕风吹雨打,无畏虫蚀蚁侵。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发,花易凋零草易生。如以“花”喻贤人,则“草”便是奸佞;以“花”比人才,“草”便是小人。奸佞小人易于得势作恶,贤人君子常遭打击陷害,要使人才顺利成长,发挥作用,就必须剪伐杂草,且勤加培育。这首诗也是从“花”生长的客观环境上着眼来写的,对于“栽花”、“育花”者颇有启示。
上一篇:《寻隐者不遇》 - 唐·贾岛
下一篇:《退栖》 - 唐·司空图
《鹊桥仙》 - 元·刘因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唐·李
《步出夏门行》 - 汉乐府
《衡门》 - 《诗经·陈风》
《鹊仙桥 赠可行弟》 - 元·许有
《花谷》 - 清·吴泰来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唐·李白
《艳歌行》 - 汉乐府
《饮酒(其五)》 - 晋·陶渊明
《登快阁》 - 宋·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