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诗词之《赞傅彤》鉴赏



彝陵吴蜀大交兵,陆逊施谋用火焚
至死犹然骂“吴狗”,傅彤不愧汉将军。


【释词】
①彝陵:即夷陵。西汉置县。故址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郊。清代统治者因嫌“夷”字对少数民族统称有轻蔑之意,故改夷陵为彝陵。
②焚:烧。【赏析】
傅彤之死,在小说中只寥寥数笔,但却是刘蜀在夷陵之战“大败”之中小的闪光,歌颂他临危不惧、宁死不屈、忠于蜀汉的气概。透过这个形象,表达了小说家对刘备倾斜的感情。
“彝陵吴蜀大交兵,陆逊施谋用火焚。”这两句是作为历史背景交待的,陆逊部署吴军“但到蜀营,顺风举火”,风紧火急,蜀营“火光连天而起。江南、江北,照耀如同白日”。关兴请求刘备速奔白帝城。关兴在前,张苞在中,又有赵云赶来护驾。临难之时,刘备问:“谁敢断后?”傅彤挺身而出:“臣愿以死当之!”这是他第一次亮相:果敢无畏。傅彤断后,被吴军八面围住,奋力死战,不能得脱,吴将丁奉大叫曰:“川兵死者无数,降者极多,汝主刘备已被擒获。今汝力穷势孤,何不早降?”傅彤叱曰:“吾乃汉将,安肯降吴狗乎!”这是他第二次亮相:英勇不屈。傅彤“挺枪纵马,率蜀军奋力死战,不下百余合,往来冲突,不能得脱”,最后战死沙场。这是他最后一次亮相:忠贞报国。
对傅彤三次剪影式的描写,表现了他大难之中临危不惧,意志坚定,忠贞不二。这些深为小说家所赞叹:“至死犹然骂‘吴狗’,傅彤不愧汉将军。”傅彤形象虽然没有个性,但突出了他的忠,符合《三国演义》评价历史人物所遵循的伦理纲常;也合乎小说家对蜀汉正统褒扬的感情需要。

上一篇:三国演义诗词之《于禁不忠》鉴赏

下一篇:三国演义诗词之《七步诗》鉴赏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