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耻心,则何盗之有注释、译文和感悟
晋国苦盗。赵文子谓晋侯曰:“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天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有?”①(《列子·说符》)
【注释】 ①苦:以什么为苦恼。
【译文】 晋国苦于盗贼横行、猖獗。赵文子对晋侯王说:“君王若想要本国无盗贼,没有比推举贤能、任用贤能更好的办法了。通过礼义廉耻的道德教化,让百姓有以盗为耻的羞耻之心,那么哪里还会有盗贼呢?”(后来果然,晋国的盗贼在晋国呆不下去,都跑到秦国去了)
【感悟】 这个故事是道家对儒家德治、礼乐教化的一个反讽。
实则,治理盗贼光有“耻心”是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是要有“不盗之心”——富有了,还会去偷盗吗?
这对于我国治安方面的“综合治理”,应该有所启迪。
夺柄失位,令不行注释、译文和评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注释、译文
亲近者言无事注释、译文和评说
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注释、译
道、德、义、礼、法注释、译文和
自媒之女,丑而不信注释、译文和
辐凑并进,则明不塞注释、译文和
天之所助,虽小必大注释、译文和
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注释、译文和
且怀且威,则君道备注释、译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