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予之形,不现夺之理注释、译文和评说


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故民爱可洽于上也。租籍者,所以强求也;租税者,所虑而请也。王霸之君去其所以强求,废其所虑而请,故天下乐从也。(《管子·国蓄》)【注释】 见:同“现”。表现出来,公开。理:内情。租籍:指公开性的直接税收,如人丁税等。租税:指包含在商品价格中的隐蔽性税收,如盐、铁加价等。虑:谋虑,策划。请:求,索取。废:放置,保留。
【译文】 对于人来说,给予则喜,夺之则怒,这是人之常情。先王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给予民众利益时,总是要公开进行;在夺取民众利益时,却不露声色。这样,民众就与君主融洽了。租籍,是强制进行的公开性税收;租税,是经过谋划后才索取的隐蔽性税收。成就王霸功业的君主,要避免强制性公开征税的办法,而要采取经过仔细谋划后进行隐蔽性征税的措施,这样,老百姓就乐于服从了。
【评说】 利用人之常情采取隐蔽性的征税措施聚敛民财,统治者既达到了扩大财政积累的目的,又不露痕迹,有效地避免了矛盾激化。法家的一些思想既高明又险恶。表面上在给予,暗地里在索取,愚弄百姓的狡诈伎俩昭然若揭。

上一篇:有过则反之于身,有善则归之于民注释、译文和评说

下一篇:决之则行,塞之则止注释、译文和评说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