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歌》鉴赏、赏析和解读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孟子·离娄上》
这首歌是孟子在批评“不仁者”时引录的,因为传唱在小孩子的口头,所以叫《孺子歌》。他同时还转述了一段孔子赞美和解释此歌的言词:“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只有清纯的水才被用来洗涤帽缨,至于那混浊的水就只配冲洗泥脚了!清、浊水的不同待遇,完全是由它自身品性决定的。沧浪,据《孟子》朱熹注是水名,即今流入湖北省的汉水;而据《文选》李善注,则是指水的一种青苍的颜色。此处应作水色解。濯(zhuo):洗。缨:系帽的带子。孔子的阐述是极富哲理的。他把这首描叙日常生活感受的短小民歌,加以抽象的哲学的联想和思考,从而揭示了诗歌内含的深层意蕴:作人的道理不也如此吗?品格高尚者定然受人敬重,而行止卑劣的必定遭世人唾弃。外界客观的评价或态度,最终还是取决于人们的自身本质。
本诗语言清新、节律流畅,活泼洒脱的形式中包蕴着严肃的哲理,使读者在轻快吟诵中受到了一定的人生启示。
下一篇:《木瓜》鉴赏、赏析和解读
《一剪梅》鉴赏、赏析和解读
《企喻歌》鉴赏、赏析和解读
《创世记(节选)》鉴赏、赏析和
《俺双亲看经念佛把阴功作》鉴赏
《一轮明月当空挂》鉴赏、赏析和
《六月六(节选)》鉴赏、赏析和
《十二个太阳(节选)》鉴赏、赏
《关雎》鉴赏、赏析和解读
《一颗真心唱给新结识的情人》鉴
《其姆毕》鉴赏、赏析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