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层天、十二层海(节选)》鉴赏、赏析和解读
……我们飞上一层天,天上罩着雾。雾罩啊,变成白云一朵朵,雾罩啊,变成星云一片片。它遮住了我们的眼睛,它挡住了我们的路。分不清哪是东方,辨不明哪是西方。雾,遮住了蓝天,雾,把太阳遮住。星星不见闪,月亮不见亮。看不见我们寨上的屋脊,望不见我们田里的稻浪,我们飞上二层天,天上飞白云,东一朵,西一朵;东一朵是天上的棉桃,西一朵是天上的棉花。我们拣几颗棉籽去种,我们摘几朵棉花去纺。用差的铺棉絮,拿好的纺棉纱。可惜啊,客人,可惜啊,朋友!可惜天上的棉籽不能种,可惜天上的棉花纺不成。我们乘风往上飞,我们穿云往上飘,上天来到第三层。啊,三层天,天上的鸭子挤成堆,天上的天鹅拢成群。鸭子咿哟咿哟地叫着,在天边吃田螺,天鹅咿哟咿哟地叫着,在云中唱着歌。鸭子咿呀叫着问我们,天鹅咿哟唱着问我们:上天为什么,穿雾做哪样?我们上天为了看稀奇,我们穿雾为了看天上的风光。脚跟脚地走啊,步连步地飞,上天来到第四层。啊, 四层天:我们碰见彩虹在天上造雨,我们碰见彩虹在天脚下打井。造出雨来洒满天,造出雨来洒满坝。洒满了江河,洒遍了山坳。洒给人间打秧田,洒给人间种庄稼。勤快的人啊,粮进家,勤快的人啊,谷满仓。上到五层天,来到天帝的大门。左边的门扇雕着凤,右边的门扇雕着龙还雕着朵朵菊花,环雕着朵朵桃花。想去仔细看,想去仔细望。有天兵在把门,有天将来阻拦。他们拿着大刀,他们举起铁鞭。不准谁靠近,不准谁推门。谁靠近他们用铁鞭抽啊,哪个要推门他们用大刀砍。我们转身走吧,客人!我们回转身吧,朋友!我们上到六层天,来到“达哈”上“达哈”地方出好米啊,“达哈”地方出好粮。仙女卖米摆成几条街,仙女卖米摆了几十行。卖的白米有几十种,摆的谷子有几十样。一天能卖三千二百多石米,一天能卖四千八百多石粮。好米出在这银河上,好粮长在这“达哈”地方。我们到银河上来安家吧,客人,我们到这“达哈”地方扎寨吧,朋友!我们上天来到第七层,七姊妹正在织绫罗。七姊妹呀七张脸,人人长得象朵红桃花。弯弯的眉毛象墨染,长长的手指象嫩竹笋。穿梭象射箭,织布象闪电。那织布机声咔咔地响呀,好象在弹月琴;那穿梭的声音呀,好象仙女在唱歌。七姊妹拿出花布来晒,七姊妹拿出花绸来晾。花布晒满了三十九条街,花绸晾满了九十八条街。花色染得胜似二月的花呀,花朵织得使人耀眼迷了路。天黑她们就收进屋,天黑她们就收进家。四扣门的拿去做滤水帕,五扣门的拿去做嫁衣。我们向她们要一段布,我们向她们讨一段绸,拿回家去作样,讨回人间去学。我们上到八层天,天上有八十九口塘。有的囤水呀,有的装雨。清明时节往下洒呀,谷雨时节往下倒。洒下来润地皮呀,倒下来灌田水。为什么青菜叶子渐渐大,为什么秧苗叶子渐渐绿,为什么桃花正月开,为什么李花二月白?是天上纷纷把雨洒,是天上哗哗把雨泼。我们来到九层天呀,九层天上有一对化香树,九层天上有一对马桑树。黑乌鸦在树上叫呱呱,黑乌鸦在树上叫喳喳。它是天上的鸟呀,它是神仙的鸟。百样瘟神它认识,百种瘟疫它知道。瘟神来了它就叫呱呱,瘟疫来了它就喳喳叫。给我们来报信,给人间来报信。上到十层天啊,见到天上老雷公。我们去向雷公讲理,我们去向雷公说情;清明雨水下得少呀,谷雨雨点下得稀。雨点打不湿衣裳啊,雨水不够湿田土。你低头往下看呀,你睁眼往下瞧。天帝派你来造雨呀,天帝派你来造水。你造的雨点小呀,你造的雨水少。庄稼呀叶子枯,粮食呀长空壳。请你及时来造雨呀,请你及时来造水。上到十一层天啊,我们走到月亮边,碰见“都卡”吃月亮。它吃了半边的月亮呀,天下黑去了一半。我们都去打都卡呀,打都卡好救月亮。让月亮出来照山川呀,让月亮出来照夜晚。照着老人家走夜路呀,照着姑娘们夜晚去纺纱。上到十二层天啊,太阳比火烫。不能走近太阳呀,不能靠拢太阳。脱掉衣服汗水淌呀,穿上衣服汗水要湿透衣裳。难怪天下哪个石林都照亮啊,难怪天下哪个沟沟都照到。……
(岑老荣唱,岑玉清翻译整理)——《布依族古歌叙事歌选》
在古代布依人看来,开天辟地之时,造天十二层,造海十二层,层层天层层海都居住着神仙,他们都各有事做,有善有恶。在这首《十二层天、十二层海》中,抒情主人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述了他们上天入海的所见所为,他们与神仙的关系,以及对神仙的不同态度。但是,人与神界的关系,其实是人与现实世界关系的投影,就如马克思说的,神话实质上“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所以这些描写实际上反映了古代布依族劳动人民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中形成的自然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寄托了他们的生活理想。全歌先说上十二层天,后说下十二层海,我们在这里选录的是上天部分。在这一部分,抒情主人公描述他们从一层天逐一上到第十二层天的具体情形。就它反映的观念看,其一,歌唱为人类造福的行为和品德。美丽的七仙女心灵手巧,勤劳织布;化香树和马桑树上的乌鸦为人类报告瘟神消息,预防疾病,等等,都受到了赞美。其二,表现了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抒情主人公们来到四层天碰见彩虹造雨,洒布天下,便想到勤快人得到雨水就“粮进家”、 “谷满仓”;在七层天上看到七姊妹织布,就向她们请教,讨来布和绸拿回人间学习;在六层天上看到银河地方出好米和仙女卖米的繁荣景象,生出羡慕之心,吐露了要把人间建得如同天堂一样的愿望。其三,表现了不畏艰难,不畏邪恶,积极创造幸福的情怀。来到十层天,他们去向老雷公讲理说情,指出降水太少,要求老雷公克尽职守及时造雨;在天帝的住处,他们看到天兵天将把守大门不准入内,便转身离去,不屑与问,毫无求助之意;在十一层天上看到天狗吃月,他们毫不犹豫地就打狗救月,好让月亮照着老人走路、姑娘纺纱。当然,古代布依人的这些想象是幼稚的,天真的,记录了他们的心智在当时达到的水平,现在是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他们培养起来的这些勤劳、善良、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追求幸福的精神,却永远年轻,具有永恒的价值。这首古歌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艺术形式上皆显得古朴和谐,它一层天,二层天、三层天,……逐一写来,每写一层均侧重表现一件事,一种精神,单纯得很。在句子的安排上,基本上两行一句,头一行把意思大致讲出,第二行或补充内容,或强调意绪,以完整、谐美为目的。并且每上一层天就安排一个诗节,只不过每一节诗的行数、份量并不相同,大体服从抒情主人公的表达需要,有话即多,无话即少,无一定之规,任其自然。古歌中提到的人物、故事,大部分都与汉族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故事相同,例如天兵天将守天门,雷公司雨,七姊妹织绫罗,天狗吃月,等等,在汉族民间也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可见,自古至今,汉族和兄弟民族的民间文化始终是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精神实乃各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上一篇:《其姆毕》鉴赏、赏析和解读
下一篇:《冬歌》鉴赏、赏析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