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
【评析】
板桥名言。意思是: 要重视学习传统经典的东西,但在学习前人时也要有创造性,不能全盘照搬,在艺术的道路上要有个性。
板桥在师法自然的同时,也重视学习传统,他对徐渭尤为敬佩,曾刻 “徐青藤门下”之印,但他却提倡 “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主张 “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在艺术上追求自己独特的风貌与个性。
据说,当时云南有一和尚,画兰时用水喷洒,使画产生新趣,许多人横加讥嘲,而板桥却大为赞赏。尤为可贵的是,他对于同道不论名气大小、年纪长幼,只要各有特长,他都赞成。有些方面更是互相砥砺,遂成艺术上的密友。然而对那种把粗率当作写意的作品,他也严厉地提出批评。认为 “必极工而后能写,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
【作者简介】
郑板桥 (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 “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 《板桥全集》。郑板桥是康熙时秀才、雍正时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许多惠民政绩。以报请救济饥民而杵逆大吏,称病归回乡里。
上一篇: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
下一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鹰立如睡,乃攫鸟之法;虎行似病
蒿里隐着灵芝草,淤泥陷着紫金盆
墙倒众人推,鼓破乱人捶。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锦上添花人人有,雪中送炭世间无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