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释评】
曹操诗句。此句出自 《短歌行》。全篇抒写了他对年华易逝的感慨,流露出对朋友的怀念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
诗人是在全诗的结尾写道: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在这里“厌”,指满足。“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本出于 《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诗人在这里引用此句,比喻贤士人才多多益善。就像山不满足它的高,水不会满足它的深。表明自己渴望求贤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作者简介】
曹操 (155—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今安徽毫州)。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 “改造文章的祖师”。在书法方面,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唐朝张怀瓘在 《书断》中评其为汉末章草五大家之一。
上一篇:山之高峻处无木,水之湍急处无鱼。
下一篇: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鹰立如睡,乃攫鸟之法;虎行似病
蒿里隐着灵芝草,淤泥陷着紫金盆
墙倒众人推,鼓破乱人捶。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锦上添花人人有,雪中送炭世间无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