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上元侍宴》全文、翻译和鉴赏


苏 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原诗今译】


月光淡星儿稀围绕着建章宫阙,
御炉里的香灰被仙风悄悄吹落。
通明殿臣子们鹄鸟般伸颈肃立,
此刻捧天帝的是一簇红色云朵。


【鉴赏提示】
这首诗是大文豪苏轼任朝官期间,写他正月十五元宵之夜侍奉皇帝宴会时的所见所感。上元,指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首句“淡月疏星绕建章”中的“建章”,本是汉代长安宫殿名,这里代指宋代皇宫。月光清冽,寒星闪烁,巍峨的宫殿在它们的环绕下,恍若天上宫阙,缥缈犹如仙境。月谓“淡”,星谓“疏”,有两重含义。一是实写正月十五特有的景象。十五月圆,群星自然隐烁稀疏,不可能繁星满天。而时值冬末春初,月光寒淡,不会像八月十五皓月当空,清光四溢。所以暗示了时令;二是要使月和星与建章(宫殿)构成一组完整意象。作者用了个“绕”字点明宫为主,星月为宾的关系,如果对星月着墨太甚,无疑会喧宾夺主。诗的首句,为全诗定下了飘飘若仙的基调。同时,也以宫殿与星月的关系来暗示君臣关系,从而为诗的最后两句实写埋下伏笔。
次句“仙风吹下御炉香”承上而来,将上句创造的气氛坐实为仙境。既是天上宫阙,风自然不会是凡世之风。阵阵仙界之风吹过,带来了御座之前炉里所点之香的馥郁气味。同时,以香气的到来暗示了皇帝即将驾临。
第三句“侍臣鹄立通明殿”,照应诗题“侍宴”。这时,群臣们静立恭候皇帝驾临,但作者此时已犹如置身仙境,所以见到这场面不由浮想联翩。“鹄”,一说指天鹅,一说为鹤。这里应理解为鹤。因为不仅鹤立与鹄立是同义词,而且更重要的是释成鹤更增强了仙界的气氛。鹤在古人看来是仙鸟,称为仙鹤,认为它们是神仙的座骑。在作者眼中,此时群臣们像仙鹤一般引颈挺立,静待主人的骑乘。“通明殿”,表面上指举行宴会的宫殿灯火通明,金碧辉煌,而实际双关天上玉帝的宫殿。“上帝升金殿,殿之光明照于帝身,身之光明照于金殿,光明通彻,故为通明殿。”(宋代王十朋注引《敦谟明圣保德传》)典故的妙用,更增添了仙界气氛。
在翘首企盼中,“一朵红云捧玉皇”。本是指皇帝驾临筵席,但作者夸张地写成在玉阶紫殿上,红霞千朵,金光万道,簇拥着天上至高统治者玉皇大帝出现。因为作者早已感到置身于仙境,所以水到渠成地产生了这种幻象。
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层层铺垫,节节拔高,使仙界气氛越来越强。表现在与仙境直接相关的字眼越来越多。首句的淡月疏星与建章都是实写,但只用了一个“绕”字,便创造出了仙界的气氛。第二句用了“仙风”两字。第三句用了“鹄立通明殿”五字。而第四句则是七字。这样,读者便跟着作者一步步进入仙境;第二,实景虚写,虚景实写。首句本是实写所见之景,但用了“疏”“淡”“绕”等形象不具体的飘忽的字眼,所以造成了一种虚幻缥缈的境界。而尾句本属作者对皇帝出现场面的幻觉联想,是个虚景,但用了范围明确如“一朵”,色彩鲜明如“红”“玉”(白)等字眼,反倒显得很具体可感。

上一篇:诗词《上高侍郎》全文、翻译和鉴赏

下一篇:诗词《春日偶成》全文、翻译和鉴赏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