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范蠡离越免后患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春秋时,范蠡在越国20余年,辛劳、勤奋,艰苦卓绝,一心辅助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终于使勾践报仇雪恨,洗刷了会稽被围的耻辱。接着,他又为越王谋划,北渡江、淮,使越王称霸诸侯,而范蠡为上将军。至此,他便有了功成身退的想法。
范蠡独自思量:当年留在越国,只因勾践尚在患难之中,负有灭吴雪耻的重任。如今大功告成,正是离开越国的时候了。并且,自己已身为卿相,而高位大名之下不可久居,否则,必有不祥的后患。尤其是勾践的为人,自己是深知的。失意时,他能卑恭待人,与人同处患难;一朝得志,便薄情寡恩,不容人共享安乐。为此,及早离去,才是万全之策。
于是,范蠡写下一封书信,辞别越王。带了一些珠宝细软,独自与家眷、徒仆一起乘船浮行在大海之上,前往异乡另谋生计,安度余年。
范蠡航行北上,来到齐地,隐姓埋名,勤耕力作。不多久,家境富裕,生活安乐。他不禁想起自己的同僚好友文种大夫,不知他目前在越的处境如何,很不放心。便派人送去一封书信,要他想想“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明白越王只可共患难而不能同荣乐的为人,及早离去,保全自身。
大夫文种读了书信,终不忍离开越国,只是称病不再上朝,闲居家中。勾践猜疑他图谋不轨,便赐宝剑一口,命他自尽。文种临终,后悔自己未听范蠡的告诫,饮恨而死。

上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司空季子劝重耳纳怀嬴为妻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下一篇:古代文学作品晋文公释嫌免祸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